從水滸開始覆宋闢明

第367章 洪武(大結局)

如今,蕭峰雄踞十七路江山,南至閩越,北抵燕雲,西接秦隴,東臨江淮,麾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天下三分已有其二。

因此不知從何時起,登基稱帝的呼聲早已傳遍朝野內外,文武百官紛紛私相議論,皆道蕭王爺功德巍巍,當承天命。

這日清晨,沈博毅身著紫袍玉帶,手持勸進表章,率領許貫忠、盧俊義等十八位心腹大臣,步履沉穩地步入王府正廳。

眾人面色凝重,目光堅定,顯是經過深思熟慮。

蕭峰正在批閱軍報,見眾人魚貫而入,神色肅穆,心中不禁一顫。

他放下硃筆,緩緩起身看著眾人問道:“諸位這是要作甚?”

沈博毅上前一步,拜倒在地,將表章高舉過頂,聲若洪鐘:“主公連克十七路,仁德佈於四海,百姓歸心,當承天命,登基稱帝,以安萬民!”

十八位大臣齊齊躬身,異口同聲道:“請主公登基稱帝,以安萬民!”

蕭峰目光掃過眾人,見都是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心中百感交集。

他沉吟良久,緩緩搖頭道:“諸位謬讚了,蕭某出身草莽,才疏德薄,能與眾兄弟並肩作戰,已屬僥倖,豈敢妄自稱帝?”

許貫忠急忙道:“主公過謙了!自起義以來,主公嚴令部屬不擾百姓,開倉賑濟饑民,嚴懲貪官汙吏,這些豈是德薄之人所能為?天下百姓望主公如望雲霓啊!”

蕭峰仍是擺手,將表章原封退回,言辭懇切:“天下未定,強敵環伺,此時稱帝,未免為時過早。待掃平四海,再擇一德才兼備之賢者吧!”

眾人見他心意堅決,雖心有不甘,卻也只得告退。

然而不出十日,沈博毅與許貫忠再次率領盧俊義、岳飛、關勝等七十餘位文武大臣前來勸進。

這次眾人帶來的不僅有表章,更有各地百姓聯名的萬民書,墨跡淋漓間滿是赤誠。

盧俊義按捺不住,粗聲說道:“主公若不稱帝,何以號令天下?難道讓百姓永遠處於無主之境嗎?”

關勝亦上前道:“主公德被四海,仁及萬物,登基稱帝乃是順應民心之舉。今北有金寇,西有殘遼,南有宋室,正需主公登基立號,以安四海啊!”

蕭峰看著堆積如山的勸進文書,想起這些年南征北戰,無數將士血染沙場,才有今日局面。

但念及尚未平定的蜀地趙宋、東北金國與西遼耶律大石,仍是搖頭不允。

轉眼到了臘月初八,燕京城內積雪初融,紅梅綻放。

這日清晨,王府外忽然人聲鼎沸,沈博毅、許貫忠、盧俊義為首,率領著各路知府等近千名官員,連同各地書院山長與學子代表,齊齊跪在王府大廳前。

眾人手捧表章,齊聲高呼:“請主公順應天命,登基稱帝!”

聲浪此起彼伏,傳遍全城。

蕭峰正在書房批閱奏章,聽聞外面呼聲震天,披衣而出。

只見大廳前黑鴉鴉跪滿了人,老臣們鬢髮染霜,青年學子意氣風發,武將們甲冑鮮明,人人眼中都閃爍著期盼的光芒。

魯智深更是高聲道:“主公若再不應允,便是寒了天下百姓之心!”

李逵也在嚷嚷著:“天下合該主公來坐,旁人坐了,俺鐵牛第一個不服氣!”

幾位山長也說道:“天數已定,主公當承應天命啊!”

蕭峰長嘆一聲,目光掃過眾人,終於點頭:“罷了,蕭某便順應天命民心,擔此重任!”

話音剛落,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眾人紛紛叩首,山呼萬歲。

當下蕭峰傳下命令,由公孫勝主持籌備登基大典,歐陽憲輔助制定禮儀流程。

燕京城內頓時忙碌起來,工匠們日夜趕工修繕天壇,繡工們加緊製作龍袍御座。

蕭峰不願勞民傷財,便讓歐陽憲將遼國建在南京析津府的皇宮修繕一番即可。

公孫勝則夜觀天象,選定次年二月初四為黃道吉日。

此日紫氣東來,日月同輝,正是登基的絕佳日子。

二月初四這天,燕京城內張燈結綵,喜氣洋洋。

從王府到天壇的街道兩旁,早已擠滿了身著新衣的百姓,他們手持香燭,臉上滿是期盼與喜悅。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三十六聲禮炮響徹雲霄,宣告登基大典正式開始。

蕭峰身著嶄新的明黃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在沈博毅、許貫忠的攙扶下走出王府。

龍袍上用金絲繡著十二章紋,日月星辰、山龍華蟲栩栩如生,行走間環佩叮噹,威儀非凡。

街道兩旁的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聲音此起彼伏,綿延不絕。

儀仗隊伍綿延數里,最前方是二十四名手持金瓜鉞斧的武士,接著是吹奏雅樂的樂隊,編鐘玉磬聲悠揚婉轉。

隨後是手捧玉璽、寶劍、香爐等禮器的內侍,個個步履沉穩,神情肅穆。

蕭峰乘坐三十六抬大轎,轎簾繡著五爪金龍,在萬眾簇擁下緩緩向天壇行去。

天壇建於燕京城北的高崗之上,用潔白的漢白玉砌成三層高臺,象徵著天、地、人三才。

高臺周圍環繞著雕花欄杆,每根欄杆下都有螭首排水口,造型精美。

壇頂鋪設藍色琉璃瓦,在朝陽下閃閃發光。

蕭峰下轎後,拾級而上,每登上一層臺階,樂師便奏響相應的樂章,禮官則高聲唱喏。

登上壇頂,只見正中央擺放著祭天的神位,供奉著皇天后土的牌位,前面擺滿了牛羊豕三牲及各類祭品,香菸嫋嫋。

吉時一到,公孫勝高聲唱贊:“吉時到,祭天起!”

蕭峰整理衣冠,走到神位前,祭拜天地。

文武百官按品級分列壇下兩側,隨著蕭峰一同跪拜,黑壓壓的人群如同麥浪般起伏。

祭天儀式分為迎神、奠玉帛、進俎、行初獻禮、行亞獻禮、行終獻禮、撤饌、送神等環節。

當行初獻禮時,蕭峰親自向神位敬獻玉帛與美酒,神情虔誠。

歐陽憲作為禮部尚書,上前宣讀祝文,聲音洪亮,傳遍四野:

維洪武元年正月初四,皇帝蕭峰敢昭告於皇天上帝:

昔者天地洪荒,生民塗炭。

金寇肆虐,遼室傾覆,宋室南遷,蒼生無依。

蕭峰以匹夫之身,舉義兵,除暴亂,救萬民於水火。

今四海歸心,群賢畢至,乃承天命,登大位,建國號曰明,改元洪武。

願上天佑我大明,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海歸一。

謹告!

祝文讀畢,蕭峰再次叩拜,隨後將祝文與玉帛放入燎爐焚燒。

青煙嫋嫋升空,彷彿將這份心願帶給了上天。

壇下百官與百姓一同叩拜,山呼萬歲,聲震九霄。

祭天儀式結束後,蕭峰在眾人簇擁下前往皇宮太極殿。

這座宮殿剛剛修繕完畢,雕樑畫棟,氣勢恢宏。

殿內金磚鋪地,光亮如鏡,正中央擺放著嶄新的九龍御座,上鋪明黃色龍紋錦緞,兩側矗立著六根盤龍金柱,莊嚴肅穆。

蕭峰走上丹陛,在御座上坐定。

此時沈博毅手捧傳國玉璽上前,這方玉璽由和田美玉雕琢而成,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溫潤通透。

原本的傳國玉璽早已丟失,趙宋政權沿用了後周的皇帝神寶作為皇權象徵。

蕭峰伸出雙手,鄭重接過玉璽,緊緊握在手中。

隨後禮官唱贊:“百官朝賀!”

殿外文武百官按品級依次進入大殿,分列兩側,向蕭峰行三跪九叩大禮。

盧俊義、武松、關勝等開國武將甲冑鮮明,躬身行禮時甲葉碰撞作響。

沈博毅、許貫忠、吳用等文臣則身著朝服,動作整齊劃一。

眾人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賀儀式完畢,蕭峰起身說道:“眾卿平身,自今日起,定國號為明,改元洪武。願與眾卿同心同德,共興大明!”

話音剛落,殿內外再次響起山呼萬歲之聲。

接著便是頒佈即位詔書,由許貫忠在殿外宣讀。

詔書細數這些年的征戰歷程,宣告大明立國,並重申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興修水利、開辦學校等國策。

皇宮外圍觀的百姓聽得歡欣鼓舞,紛紛叩拜謝恩。

詔書宣讀完畢,蕭峰在太極殿設宴款待文武百官。

殿內擺滿了豐盛的宴席,樂師演奏著喜慶的樂曲,舞姬們翩翩起舞。

蕭峰舉杯起身,望著滿堂功臣,感慨道:“今日之功,非某一一人之力,乃是眾卿與天下百姓共同成就。某敬諸位一杯,願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康!”

眾人紛紛舉杯響應,殿內氣氛最是熱烈。

席間,蕭峰頒佈封賞令:封沈博毅為內閣首輔,許貫忠為內閣次輔,其餘文臣武將皆有封賞。

最後,蕭峰鄭重宣佈:“朕今日登基,亦當立後定妃,以安後宮。梁紅玉隨朕征戰多年,賢良淑德,封為皇后,統攝六宮。花寶燕封賢妃,曹小佛奴封淑妃,答裡孛封莊妃,扈三娘封敬妃,阿育迦樓羅封惠妃。”

後宮中,被點到名的諸位女子紛紛謝恩,梁紅玉身著鳳冠霞帔,儀態萬方,其餘諸妃也各具風姿。

接著,蕭峰再次擴軍,將原本的四十五萬大軍擴充至六十五萬,其中麒麟營、畢方營、騰蛇營分別從原本的五萬擴充至十萬。

六月初旬,塞北草原上朔風漸起,青草已長至馬腹之高。

大明皇帝蕭峰在燕京太極殿頒佈北伐詔書,令三路大軍齊出,直搗金國腹地。

詔書一下,三軍將士歡聲雷動。

盧俊義統領十萬麒麟營精銳,自大定府而出,劍指金國西南重鎮瀋州。

他身披亮銀鎖子甲,胯下踏雲麒麟馬、手持金鑽提瀘槍,于軍前勒馬而立,目光如電,掃視著前方巍峨的瀋州城牆。

瀋州守將完顏賽裡乃金國皇室,麾下八千鐵騎皆是百戰餘生之精銳。

聞說明軍來攻,早已在城外列陣等候。

兩軍在瀋州城外曠野相遇,但見金軍鐵騎如黑雲壓城,完顏賽裡親率鐵騎衝鋒。

盧俊義毫無懼色,挺槍迎上。

金鑽提瀘槍在他手中舞動如銀蛇出洞,所過之處,金兵紛紛落馬。

麒麟營將士列成方陣,長槍如林,弓弩齊發,箭雨密集如蝗。

金軍鐵騎三次衝鋒皆被擋回,戰場上屍橫遍野,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

然金軍悍勇異常,退而復進,與麒麟營鏖戰三日。

曠野之上,人馬屍骸堆積如山,斷槍折戟隨地可見。

至第四日,盧俊義見金軍銳氣漸挫,親率五千精銳繞至金軍側後,趁夜發動突襲。

盧俊義一馬當先,金鑽提瀘槍挑開金軍營門,大軍如潮水般湧入。

金軍猝不及防,營中大亂。

完顏賽裡奮力抵抗,與盧俊義戰在一處。

兩人交手十回合,最終完顏宗翰力怯敗走,瀋州守兵見主帥潰逃,無心戀戰,城門遂破。

此役麒麟營斬敵萬餘,自身折損三千餘將士,可謂大勝!

與此同時,岳飛統領十萬騰蛇營大軍,自河北行省出徵,目標直指豐聖州。

豐聖州地處遼河平原,地勢開闊,利於騎兵奔襲。

金將完顏宗弼率一萬精銳騎兵、五萬步卒駐守於此,號稱鐵騎無敵。

岳飛深知金軍騎兵之利,並不與之野戰,金軍每日前來挑戰,岳飛皆閉壘不出,只令弓弩手射殺金兵,消磨其銳氣。

待至半月,完顏宗弼漸生驕慢,以為岳飛怯戰,竟放鬆了警惕。

七月中旬,遼河突降暴雨,河水暴漲,岳飛見時機已到,親率三萬精兵,趁雨夜從上游偷渡,繞至金軍大營側後。

暴雨如注,騰蛇營將士涉水而行,泥濘沒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