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幽州城頭,火把搖擺。
裴宣披著件灰布短褂,混在挑水的民夫中穿過北街。
街角陰影裡,二十餘名漢人壯漢正按刀待命,他們眼中閃爍著壓抑了多年怒火後的平靜。
“三更梆子響時,響箭為號。”
裴宣低聲叮囑,聲音壓得比風聲還輕,“記住,先奪城門吊橋,讓楊指揮使的隊伍進城!”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
不知過了多久,三更梆子傳來,裴宣果斷拉下響箭。
“咻!”的一聲,響箭飛上天空炸開。
守城門的遼兵正探頭觀望時,城門內側忽然爆發出震天吶喊。
早被裴宣策反的漢人兵卒猛地砍斷門閂,二十餘名壯漢如猛虎般撲向守衛,短刀劈砍聲與慘叫聲瞬間撕破夜空。
“開門!”
裴宣揮刀劈開一名遼兵的咽喉,鮮血噴在他臉上,他卻渾然不覺,只顧著嘶吼,“吊橋放下!”
鐵鏈嘩啦作響的瞬間,城外忽然響起驚雷般的馬蹄聲。
楊志身披盔甲,手中朴刀在火把映照下泛著冷光,身後五千步騎如潮水般湧來:“弟兄們,破城就在今夜!”
城門剛開一線,遼兵已舉著長槍反撲。
守將國永泰身披黑鐵甲,手持雙錘奔在最前,鐵錘橫掃間,兩名漢人壯漢慘叫著飛出去,撞在城牆上軟倒在地,胸口已塌陷下去。
“南蠻奸細!找死!”他怒喝著雙錘齊出,錘風竟將火把震得搖晃不定。
“左軍迎上!”楚裡和碩的吼聲在亂軍中炸開,張關羽舞動偃月刀,刀光如練纏住國永泰,楊雄挺著長槍從側冀突刺,槍尖帶著呼嘯直取心窩。
國永泰雙錘舞得風雨不透,錘刀相交時火星四濺,震得張關羽虎口發麻。
西城樓上,另一位守將童裡合正指揮弓箭手放箭,密集的箭雨如黑鴉掠過夜空,城下漢人義軍成片倒下。
東門處,楊志已殺得混身是血。
他朴刀翻飛,將迎面衝來的遼兵連人帶槍劈成兩半,鮮血濺在他面如重棗的臉上,更添幾分凶煞。
“董都督率軍繞至南門!”
他對董行義大喊,“羅參將隨我撕開缺口!”
羅青漢應聲挺槍殺入,槍尖穿透一名遼兵的胸膛,卻被身後暗箭射中肩胛,他悶哼著拔出箭矢,斷箭帶出的血珠滴在槍桿上,“狗賊敢放冷箭!”
此時,張關羽與楊雄正和國永泰死戰。
張關羽一刀劈開對方左肩甲,國永泰卻悍不畏死,左手錘橫掃砸中張關羽腰肋。
張關羽踉蹌後退,口中噴出鮮血,卻趁國永泰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刀交右手反撩,刀刃從對方咽喉劃過,血箭直射三丈。
“將軍!”
楊雄剛殺退兩名親兵,就見童裡合提著狼牙棒從城樓躍下,當頭砸來。
他急中生智,側身避開棒鋒,長槍順勢向上一挑,槍尖從童裡合腋下刺入,直透後心。
童裡合慘叫著砸在地上,狼牙棒滾出老遠。
廝殺持續到四更天,幽州城內已是血流成河。
當楊志率軍衝入幽州府衙時,天已微亮。
晨光中,城牆上下屍橫遍野,斷裂的兵器與殘破的旗幟散落各處,護城河的水都被染成暗紅。
他站在府衙門口,大笑著對裴宣說道:“哈哈哈...裴先生,有勞你寫一封捷報,速速送往滄州城!”
“我正有此意。”裴宣點了點頭,有些惆悵的說道:“此次奇襲幽州城,我等裡應外合,依然有死傷數千將士,這遼國...不好應付啊!”
楊志卻從容說道:“這些事自有主公定奪,我等無需關心。”
裴宣聞言,便不再多說。
不過兩人派出的送信人才到涿州就發現了蕭峰大軍,當即就把加急信件送了過來。
蕭峰看了信件之後大喜過望,當即便在涿州留下一萬人馬與數千傷員,帶著八萬大軍前往了幽州城。
兩日後,晨光剛漫過幽州城樓,城外就傳來急促馬蹄聲。
楊志正指揮兵卒清理街道,聞聲抬頭,見遠處塵煙滾滾,一名探子來報:“騎兵指揮使,主公大軍已至城外十里!”
“好哇!主公總算是來了。”楊志聞言大喜,連忙讓眾將士整衣出迎。
五里之外,蕭峰率領的大軍緩緩靠近。
楊志立刻上前迎接:“青龍營指揮使楊志,參見主公!”
“哈哈哈...”
蕭峰翻身下馬,大笑著與楊志拍肩:“楊兄弟破城辛苦!”
“能為主公效命,末將只有榮幸。”楊志聞言,憨笑著說道。
隨後,在楊志的帶領下,眾人進入幽州城府衙之中。
大堂內,檀香嫋嫋。
許貫忠、盧俊義、楊溫、林沖、關勝、秦明、呼延灼、魯智深、李逵、楊志、焦挺、楚裡和碩、董才等二十餘員大將按序落座,鐵甲碰撞聲此起彼伏。
蕭峰環視眾人,見個個面帶征塵卻目光炯炯,不禁感嘆:“燕州城高池深,當年路過時便覺氣勢非凡,如今總算落入我手!”
許貫忠輕搖羽扇,青衫在晨光中微動:“主公興仁義之師,解燕雲百姓倒懸之苦,入主此城本是天經地義。”
魯智深摸著光頭哈哈大笑:“管他什麼城池,只要能殺韃子、救百姓,灑家就認這個地方!”
李逵在旁猛拍桌子,粗聲附和,引得眾人都笑起來。
待眾人笑過後,蕭峰抬手示意眾人停下,看向楊志問道:“不知那金國與遼國之戰如何了?”
楊志聞言,立刻站了出來向蕭峰等人說起了目前遼金兩國的情況。
經過了出河店之戰、寧江州之戰、黃龍府之戰等多場戰役,遼國都快被金國打出心理陰影了,所以這一次金國舉國之力發動大戰時,天祚帝將一切事物拋給耶律大石後,便跑去了西京大同。
這一次,金國由完顏阿骨打親自領兵六萬南下,金國猛將完顏闍母、猛安統制完顏婁室、女真三傑之一的完顏宗翰、二太子完顏宗望、文武全才完顏希尹等多名金國大將隨軍出征。
遼國這邊的陣容自然也不差,二十大軍由耶律大石統領,兀顏光、耶律得榮、耶律得華、耶律得忠、耶律得信、烏利可安、阿里奇、耶律國珍八人為將。
天輔四年七月,金太祖的黃龍旗在驕陽下獵獵作響,六萬金軍如黑色潮水般湧向臨潢府。
八月流火,金軍已抵上京城下。
這座遼都果然名不虛傳,城牆高數丈,青磚縫裡灌著鐵水,城樓箭窗後隱約可見密密麻麻的遼軍弓弩手。
耶律大石立在城頭,他自恃上京城池堅固,屯積豐厚,企圖據城打防守反擊。
另一邊的完顏阿骨打站在高地之上,親自指揮金兵攻城。
霎時間,金軍陣中飛出萬千箭矢,如烏雲蔽日般撲向城頭。
遼軍早有準備,盾牌陣如鐵壁般豎起,箭矢撞在盾面上噼啪作響,偶有漏網之箭射中城磚,濺起點點火星。
在箭雨的掩護下,金軍推著雲梯架上城牆,士卒如猿猴般攀爬而上。
雙方激戰三日,城頭屍積如山。
遼國大將耶律得信、烏利可安戰死,金國也付出了闍母、銅先文郎兩員大將的性命。
最後是金軍大將粘得力身披重鎧,手持長斧踏著雲梯猛衝,長斧橫掃間逼退圍上來的遼兵,這才將黃旗插上了臨潢府外城。
耶律大石知城難保,果斷率軍往中京轉移,完顏阿骨打卻不打算放過遼國這支軍隊,一直死咬著不放,如今雙方在中京城開啟了第二戰場。
蕭峰聽後,不禁說道:“看來我來的正是時候啊!”
許貫忠腦筋一轉,立刻提議道:“主公,我等不妨按兵不動,待遼金分出勝負之時,必然元氣大傷,我等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蕭峰聞言,看向其餘眾將詢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