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轉頭攻打齊國,成功了且不說,失敗了,就真的要潰敗了。
屆時。
秦國絕對不會放過這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畢竟如今的趙國可沒有廉頗這個定海神針。
當然。
沒有廉頗,也有李牧,但如今的李牧,就像是現在的王翦,雖然也算得上一方大將,但比起殺神白起,還是差了幾分威名。
王翦的威名,主要是後來滅六國,硬生生打出來的,李牧如今的威名,主要在草原上,雖然天背地裡口嗨他是草原太上皇。
但也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如今的李牧還比不上廉頗。
眾所周知。
當下的草原部落,別說大一統,建立匈奴帝國,甚至能否活下去,基本都得看趙燕二國的臉色。
這個時候的草原部落,根本沒有和親的資格,只有上供的責任,根本成為不了中原七國的威脅。
其實當下的中原七國。
某種意義上很像三國。
七國時期,打生打死,草原一直都沒有成為中原的威脅,反而是秦國大一統,建立秦朝後,需要幾十萬大軍北上抵禦匈奴。
三國時期,也是一樣,雖然三國彼此間一直打來打去,但外族一直被三國給按在地上摩擦,但大一統後卻立刻發生了轉變。
五胡亂華。
一百多年。
這是華夏的至暗時期。
一段不願回想的黑暗。
當然。
這不是在否認華夏大一統自身的正確性。
而是每一次大一統都伴隨著人口大蕭條。
人口大蕭條之下。
大一統非常脆弱。
“齊國和秦國眉來眼去,渾然不知,唇亡齒寒,自以為和秦國交好,就可以暫避秦國的虎狼之軍,實際上,齊國也是秦國嘴裡面的肥肉。”
趙王偃提起齊國就生氣,他一開始想的是六國聯軍,秦國不說滅國,最起碼也得遭受重創,幾十年內,再也沒有對外大規模用兵的能力。
然而齊國卻斷然拒絕了,彷彿從來沒有參加過合縱連橫,圍攻秦國一樣。
如果齊國從未參與,就像是如今的大漢也就罷了,可齊國以往卻參加過。
這是看不起趙國。
還是看不起自己?
“有些事情,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齊國選擇隔岸觀火,一方面是不想看到秦國倒下,另一方面也是不想看到趙國成為下一個秦國。”
天不認為齊國的做法有什麼致命的問題,雖然從結果上來看,秦國成功一統天下,完成了大一統,但這裡面真的有很多意外因素的影響。
例如趙王偃突然暴斃。
就是很大的意外因素。
趙王偃不死。
李牧死不了。
李牧這個唯一能正面硬剛秦國虎狼之軍,乃至壓著秦國虎狼之軍硬剛的大將,他若不死,秦國真的很難跨過趙國這座難啃的大山。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殺神白起的封號武安君,知道是他殺人殺出來的,可對於李牧,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他的武安君封號怎麼來的。
還是那句話。
在這個時代。
打贏草原部落,算不上什麼大功績,中原七國,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打暴打草原各部落。
李牧這個武安君封號,是三番兩次打贏巔峰時期的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