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朕不是天下共主

第58章 信不辱命,人已帶到!

否則以七國這樣混亂的貨幣制度。

七國貨幣價值怕不是早就崩潰了。

不過七國王公貴族可能也不是很在乎貨幣是否崩潰,畢竟他們徵發黔首做事的時候,從來都不給錢,甚至還要黔首自帶乾糧。

反正自春秋戰國開始,各大諸侯國為了能生存下去,於是各種兵役和徭役層出不窮,黔首苦不堪言,卻也只能默默承受一切。

實際上。

這就是封建制度的殘酷統治性。

那就是從來沒有把黔首當人看。

.........

隨著趙國商人完成估價與結算。

其他七國商人也早已望眼欲穿。

百越大船隊一年只會來一次琅琊,雖然一次來一個月,但是錯過這一次,就只能等明年了。

而且由於三白一茶的緊俏,排在後面的七國商人,生怕自己完不成這一次身負的採購任務。

事實上。

與其說這些七國商人是商人。

不如說他們是各自國家代表。

因為只有舉一國之力。

才能動輒幾萬斤鹽糖。

“燕國商人姬氏,採購白鹽三萬斤,白糖一萬斤,白紙一千斤,茶葉一千斤,火雨瑪瑙十箱,鹹魚五百箱,各類水果罐頭一千箱.......”

不同於趙國商人,燕國商人採購的鹽糖少了很多,倒是多了一些其他附屬品,譬如火雨瑪瑙,這種不能吃的玩意純屬就是裝飾品。

一方面是燕國比不上趙國,只能壓榨東胡這邊的草原部落,另一方面是燕國整體不像趙國那麼需要鹽糖,至少沒那麼急切的需要。

如今最讓燕國揪心的不是貨物貿易,而是當初天主動聯絡燕齊二國的時候,燕國自詡八百年國祚,看不起百越這樣一個蠻荒之地。

那時候,只有齊國願意開發琅琊港口和黃海出海口,不僅與百越做生意,甚至還把琅琊開放給了七國商人,然後在這中間刮油水。

可現在燕國上到君王,下到百官,無不捶胸頓足,明明他們也有港口,還是兩個,也有出海口,浩瀚渤海,卻錯過了這個好機會。

燕國在中原七國之中所佔之地。

放在當下可能大多是苦寒之地。

然而。

燕國如今大部分所佔之地,放在後世就是京師重地,因為紫禁城就建立在這個地方。

燕國國土之中包括了河北一部分,東胡【內蒙】一部分,外加遼寧和吉林兩個大省。

再加上掌握了天津和大連兩個港口。

整個渤海都在燕國的國土包圍之下。

可以這麼說。

當初天很想和燕國當合作夥伴,當最鐵的盟友,奈何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人家就看不起百越,天也只能把合作伙伴和盟友這個目標轉移到了隔壁齊國。

如今燕國雖然後悔錯過了機會,一直在想辦法,讓天分擔一些貨物貿易,但天一直記得這事,沒有因為燕國的回心轉意就放棄如今合作非常好的齊國。

“魏國商人,採購白鹽二萬斤,白糖五千斤,白紙五百斤,茶葉五百斤......”

“齊國商人,採購白鹽一萬斤,白糖兩萬斤,白紙一萬斤,茶葉一萬斤.....”

“秦國商人,採購白鹽四萬斤,白糖四萬斤,白紙五千斤,茶葉一萬斤.....”

趙,齊,魏,燕,秦,五國之中,除了趙國最需要鹽糖,通通五萬斤起步,其次就是秦國了,對於鹽糖的需求也非常之大。

不過由於秦國和百越結盟,屬於兄弟之國,倒是沒那麼急切的需要鹽和糖,真要是急缺鹽糖,可以透過青鸞空運一些過去。

不過正常情況下。

秦國基本都不怎麼缺鹽缺糖,因為黔首又吃不起雪花一樣的白鹽和白糖,基本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受得起如同雪花的鹽糖。

雖然秦國用來購買鹽糖的各種牛羊馬,都來自於隔壁西海【青海】羌人部落的自願贊助,但也付出了一部分鹽糖用做交換。

畢竟總是搶東西。

人是會跑乾淨的。

值得一提的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