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七國都有各自採鹽地,但除了齊,盛產海鹽,能勉強自給自足之外。
秦,楚,趙,魏,韓,燕,在鹽方面一直都是入不敷出,根本就不夠吃。
因為即便是盛產海鹽的齊國。
還是少不了從百越進口白鹽。
原因很簡單。
古代海鹽的製作過程非常複雜且充滿挑戰,過晾曬方式提取的海鹽含有大量的雜質,這使得直接從海水中提取的海鹽無法直接食用。
直接吃會死人,想要達到吃不死人的水準,需要大量人工過濾,耗時耗力不說,而且產量不高,還不如去想辦法開採井鹽來的實在。
如今有了更好更方便的白鹽,也就是越鹽。
齊國現在已經把自家海鹽產地關停了大半。
其實從地理環境層面上來說。
秦,楚,趙,根本就不缺鹽。
因為按照秦楚趙三國如今的國境覆蓋面積分析。
就會發現上天真的非常優待中原這片土地的人。
秦國有自貢井鹽,從東漢一直到明清時期,一直都是重要鹽產地,然而現在還沒有發現。
趙國境內有池鹽,從西周就已經開始開採,可開採難度非常之高,池鹽產量一直上不去。
楚國境內有鹽城,這裡的人信奉煮海成鹽,但和齊國情況差不多,耗時耗力產量還不高。
.......
隨著秦,趙,燕,魏,齊,五國確定採購數量和具體估價之後。
最後才輪到了新來的韓國商人和楚國商人上前提交採購和估價。
楚國自是不必多說,楚國早就想和百越緩和關係了,也早就想光明正大進口鹽糖了,他們受夠了七國商人一層又一層的重複加價。
至於韓國,隨著天和夜幕達成了合作,換取了夜幕對於韓國流民的支援,理所應當,天對外韓國這個不開放之國開放了商業合作。
只是韓國不像趙燕能拿出大量牛羊馬。
只能用擅長的強弓勁駑換取三白一茶。
至此。
趙燕的馬羊牛,以汗血寶馬為主,羊牛為輔。
秦楚的牛羊馬,以大量牛羊為主,戰馬為輔。
魏韓還有糧食和兵戈。
魏主糧食,韓主兵戈。
再加上齊。
稷下學宮,人才引進。
七國財富,盡入百越。
有時候。
財富不單單是指所謂的金銀。
而是財富能買到的實際物資。
如果金銀買不到東西。
縱使你有萬金又如何?
.........
“信不辱命,人已帶到!”
這個時候的少年韓信一本正經和一名身穿大紅官袍的百越官員,交接這種包含了少量農家子弟和大量韓國流民的萬人隊伍。
秦國崇水德,水能克火,故而崇黑,楚國崇土德,土能克水,故而崇黃,至於燕,趙,韓,魏,齊,也有自己崇尚的五行。
百越之地在天的影響下。
大部分人崇尚的是火德。
故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