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都是我的!

第16章 急報,大景朝

他重開科武舉,廣納賢才,為國家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不忘休養生息,注重民生,輕徭薄賦,讓歷經戰亂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在他的治理下,大景朝國力日益強盛。

待國力充裕之時,太祖皇帝再度舉兵,劍指那些曾經侵擾中原的異族。

他的軍隊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一路將眾多異族驅趕至極寒之地,方才罷休。

經此一戰,大景朝的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威震四方。

太祖皇帝駕崩後,皇位依制由嫡長子繼承,新帝登基,立年號為“盛寧”。

盛寧帝在位期間,太祖皇帝的餘威仍在,國內太平,外無強敵,加上盛寧帝本身也算明智,將皇位給穩穩坐住了。

在這幾年時間年裡,國家安定,百姓富足,一派繁榮景象。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盛寧帝在位沒幾年時間,就得了重病,不治身亡。

盛寧帝去世之後,嫡長子景寧帝繼位,許是被太祖皇帝那一代人打狠了,又或許是被打怕了,景寧帝上位之初,邊境安寧,烽火皆熄,一片祥和。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四王八公為首的武勳集團逐漸失去了在朝堂上的話語權,文官集團開始嶄露頭角,主導了朝堂局勢。

然而,景寧帝並非庸碌之輩,他在太祖皇帝與盛寧帝的精心教導下,深知朝堂上文官一家獨大的危害。

為了平衡朝堂勢力,他開始重用武勳家庭,給予他們更多的權力與機會。

此舉果然奏效,朝堂上文武兩方各不相讓,爭鬥不斷,卻也讓景寧帝的皇位愈發穩固,得以舒舒服服地治理國家。

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原本開明的景寧帝竟開始逐漸迷失自我,陷入了貪圖享樂的泥沼。

他下令建行宮,大興土木,耗費無數錢財;又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雖貴為大景朝的皇帝,享受一番本也無可厚非,可偏偏在這個時候,那些被趕回老家的異族,經過數十年的休養生息,竟是再度蠢蠢欲動,舉兵南下。

一時間,大景朝人心惶惶,百姓們又陷入了對戰爭的恐懼之中。

面對異族的來勢洶洶,享受慣了的景寧帝卻不捨得動用國庫中的銀兩作為軍費,反而主張將一塊偏遠之地割讓給異族,以換取一時的安寧。

此訊息一出,朝堂上下頓時一片譁然。

眾大臣紛紛表示反對,尤其是那些武官貴勳,他們深感屈辱,自己尚在其位,景寧帝卻急著割地求饒,這無疑是對他們的輕視與侮辱。

景寧帝的做法讓眾人深感失望,武官貴勳們更是迫切地想要尋找一個能夠依靠的人。

在他們的眼中,景寧帝的嫡長子,也就是太子,便成為了不二之選。

在各貴勳的慫恿與支援下,太子決定起兵發動政變,他率領軍隊攻入皇宮,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景寧帝的寢宮。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知是景寧帝事先得知了太子兵變的訊息,還是他始終對太子以及朝廷眾臣心存疑慮,皇宮內早已佈下了重重重兵。

太子的兵變事業最終中道崩殂,功敗垂成。

太子兵變失敗後,景寧帝僅剩的兩位嫡子看到了爭奪皇位的希望,於是展開了一系列明爭暗鬥。

令人不解的是,景寧帝對此卻並未過多幹預,任由他們爭鬥。

最終,兩人鬥得兩敗俱傷,誰也沒能討到好處。

就在眾人都以為皇位之爭將以悲劇收場時,景寧帝卻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他將皇位傳給了庶出子,也就是如今的安朔帝。

而景寧帝自己則退居龍首宮,專心修養身心,從此不再過問國事。

安朔帝即位後,勤勉盡責,大力發展軍事,誓要抵禦異族的侵略。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