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小子說的尋龍訣是什麼東西?我們摸金校尉的根本,是《撼龍經》與《疑龍經》啊……”
陳陽被老獨眼趕了出來,也不氣餒,只拍了拍身上的灰塵,便揹著行李出發,趕在日落之前出了城。
在城門值守的恰巧是昨日那群士卒,見到陳陽並不為難,照例收了幾枚銅板後便放過了他。
陳陽能拿到這麼些東西,其實已經不虧,這趟應天府他本來就是要去的,袁公的骨殖還在他的懷中,而這位老人家恰巧便是應天府人士。
巧了不是。
同樣是葉落歸根,老獨眼想要趁還能動彈的時候回到北地,陳陽又何嘗不想將師父的骨殖送回家?
至於那埋葬關羽身軀的無頭林,既然收到訊息,必然是要去探一探的。
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不去高墳大墓之中找不死藥的線索,難道只在鄉野間倒些金銀財寶?
那不是白來這世界一遭。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哼著一曲定風波,陳陽拄著熟銅棍的身影在道路上漸行漸遠。
————
由洪州府去往應天府,最快方法是先北上至彭澤,再乘船走水路沿江而下。
如今正是汛期,水流湍急,雖然容易翻船,但乘船的速度也是極快。
陳陽離開洪州府後一路向北,他身強體壯,腳力遠超常人,雖比不得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但不過幾日,就已來到了東接彭澤的廬山附近。
正是在此地,詩仙李白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千古名篇。
不是每個人都有李太白的文思與浪漫情懷,遠遠地望著飛濺的瀑布,陳陽雖然也為其壯麗所傾倒,但刮盡了肚子裡的墨水,也湊不齊一句完整詩歌。
“我就知道,文人騷客不是那麼好當的。”
放棄了題詩的陳陽感慨了一句,低頭狠狠咬向烤得金黃酥脆的狗腿。
“太瘦了,還是肥點才好吃。”
熟銅棍就在腳邊,上頭仍殘留著斑斑血跡。
僅著一身單衣,陳陽也不覺得寒冷,他的隨身衣物都已洗了乾淨,正掛在樹枝上晾乾。
連續趕了幾天的路,他打算在這休息一天,再去彭澤的渡口處搭船。
一邊吃著烤肉,陳陽一邊看著老獨眼送給自己的《葬法倒杖》。
這卷摸金校尉的秘傳,也不知是誰寫的手抄本,字跡寫得跟狗爬似的,好在勉強能分辨。
《葬法倒杖》並非什麼修仙典籍,而是中古一位風水大家楊筠松的作品,此人在黃巢之亂時,竊取禁中玉函秘術逃走,後來居住在虔州,擇秘術精要編纂為書。
其中就有《撼龍經》、《疑龍經》、以及《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共有六章:認太極、分兩儀、求四象、倍八卦、倒杖十二法、二十四砂葬法,專講尋龍定穴中的“定穴”二字,闡述了下葬方法及各種講究。
“老小子果然留了一手,只把定穴教我……”
翻開書,僅僅是看了個開頭,陳陽就覺得腦袋疼,一股睏倦勁湧了上來,令他直打瞌睡。
讀書,真是太辛苦了!
強行忍住睏意,陳陽從懷中取出重瞳珠,看向《葬法倒杖》。
登時,不僅字跡清晰許多,就連看過的句子也彷彿一個字一個字地印在腦海裡,連同意思在內記得清清楚楚。
“好寶貝,要是早有這東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