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總覺得,這棟房子,很像她小時候住過幾年的鄉下別墅。
但又不完全像。
只能說,建築風格相似,像是一個片區裡的。
電梯門合上了。
蘇晚漾淡然的看著上面的數字一路彈跳到了23層,停下。
她微揚了下眉梢。
這個數字,恰好是她的幸運數字。
23號,是她當年拜師學藝的日期。
在那段辛苦但卻足夠有成就感的日子裡,她從師父身上學到了“堅韌”這個品質。
也正是這份品質,支撐著她在家裡破產後依舊能夠挺直腰板活下去。
活到今天。
換個說法,這也叫——手藝。
管家按開電梯門,恭敬介紹:“這層是我家先生的私人住宅區。”
“宅子裡有專設的餐廳,平日裡除了我家先生有些烹飪的小愛好外,沒人有做飯的需求,因此只有這裡有單獨的小廚房。”
“您是陳老的愛徒,這裡隱私性好些。”
這是防止她的秘方不方便被這裡的廚師看到。
蘇晚漾笑了下,跟管家道了謝。
其實只是做面而已,根本沒有什麼秘方,有的只是用心。
但她沒有拂了管家的好意,跟著七拐八繞的進了所謂的“小廚房”。
是一間佔地面積足有二百平往上的廚房。
裡面的器具鍋材一應俱全,一眼掃過去,簡直比他們飯店的後廚都要專業。
蘇晚漾問管家:“這,這,小嗎?”
管家溫和的笑,“跟宅子裡專設的餐廳廚房比,很小。”
蘇晚漾突然有點懷疑她曾經的身份了。
他們家的廚房,是這裡的一半大。
蘇晚漾:“……”
難怪賀蘭缺要把老宅遷到這裡呢。
莊園的面積再大,也不可能大得過疊起來蓋的高樓。
可利用率太大了。
蘇晚漾專心備菜、和麵。
刀削麵,刀削麵,核心就在於面。
麵粉要選同城本地的麵粉,麵糰要含水量恰到好處,揉麵要揉至手光不沾手、盆光不沾盆、面光表面光滑如綢緞的三光狀態,再在和麵的水裡加一勺紅薯澱粉,降低削麵阻力,才讓麵條能更順滑成型。
當然,這期間還需要醒面五次以上,再將麵糰搓成小枕頭狀,這樣才能確保最後削出的面一刀不斷、勁道有嚼勁兒、煮後不糊湯。
最後,再澆上由六瘦四肥的豬肉做成的臊子,放上一顆肉丸子、幾根本地豆腐乾,佐上陳醋,一碗香噴噴的同城刀削麵就出鍋了。
蘇晚漾亭立著身形在煮開的鍋前削麵。
熱氣翻飛,她噙著笑,嘴裡無意識唸叨著師父教她的口訣:“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
下一句還沒念出口呢,就聽到身後不遠處傳來一道低醇悅耳的嗓音,接道:“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
蘇晚漾驚了下。
眼角的餘光一瞥,入目就是一道正斜倚在門框上的孤拔身影。
男人身形高大,棗紅色的絲質襯衫下是一條熨地一絲不苟的黑色西褲。
他半屈著一條長腿,在她盯過去的那一刻擒住了她的視線。
眼仁點漆,黑如曜石。
裡面藏著根本令她招架不住的壓迫感。
蘇晚漾削麵的刀,一下子往虎口處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