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先同樣是在主桌落座。
本應該排在知縣馮子才的後面,兵馬司袁至誠之前,但徐孝先還是給足了程福海面子,以年齡小為由,把袁至誠讓到了他的前面。
至於大興縣丞秦方,自然是隻能坐在末位了。
而剛剛排座這一幕,讓程婉兒可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當著程蘭的面,她真的不願意看到自己未來的夫君比不過人家,甚至就連兵馬司指揮的公公,也要排在人家後面。
所以即便是看到徐孝先謙虛的給袁至誠讓位,程婉兒因程蘭的原因,自然是依舊看徐孝先不順眼。
甚至當著旁邊程蘭的面,哼了一聲:“虛偽。”
“好心當作驢肝肺。”
程蘭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程婉兒瞬間冷著臉看向了雲淡風輕的程蘭。
程蓮兒也是一臉不善,瞪了一眼程蘭。
道:“別高興的太早,一會兒還要哄祖母高興呢,到時候可憑的是真本事,是肚子裡的才學,而不是蠻力。”
程蘭看了一眼幫腔的程蓮兒沒理會。
但心裡頭也不由替徐孝先擔心起來。
祖母賀氏喜歡對聯,這是家裡皆知的事情。
徐孝先這傢伙打架在行,但對於對聯……。
程蘭心裡沒底。
雖然那傢伙偶爾也會冒出個詩詞歌賦,甚至還會對唐寅的作品品頭論足。
而且還曾說過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般極具哲理的話語。
可不知為什麼,程蘭還是有些擔心。
畢竟,徐孝先可是武將。
而這裡在座的,可沒有人願意跟他比打架,大家也更喜歡文斗的樂趣。
“也不知道那傢伙上次去明玉樓,有沒有看過人家對對聯。”
程蘭有些擔憂的想著。
而此時搭建的戲臺上,在說了一番對賀氏的吉祥話後,便也已經開始了表演。
眾人的喝彩聲瞬間響起來。
老太太賀氏手裡程福海專門為其準備的銀錁子,也在第一句唱詞唱出來後,便大方地抓了一把扔到了戲臺上。
今日即是祝壽,更是為了哄她開心。
程福海自然也捨得花錢。
徐孝先也好奇的看著臺上,如今戲曲僅僅只有後世戲曲體系的雛形。
無論是服飾上還是裝扮上,即便是在身段與唱腔上,也與後世能夠聽到、看到的完全不同。
但在這個時代已經足夠讓人眼前一亮。
何況,如今的戲曲經過元雜劇的豐富,無論是在人物還是故事上都更加的立體豐富。
尤其是元雜劇傳承下來的如《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以及《倩女離魂》,已經完全趨於成熟,因而演繹起來後……便開始荼毒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程蘭,便是深受其害中的一人。
聽著那潺潺如流水的曲調,徐孝先的腦海裡,浮現的卻是李青衣跳舞時的景象。
懷念的則是後世那動次打次的節奏。
隨著一折戲唱完,便開始是變戲法的上臺哄老太太賀氏開心。
顯然,戲法不止讓老太太看的驚訝,也看的很是滿意。
尤其是每次出乎意料的在無中生有中變出的每一件吉祥物件,都讓老太太虔誠的雙手合十的阿彌陀佛的唸叨幾句。
彷彿正是因為她的虔誠,感動了老天爺,而後讓變戲法的每次都能變出吉祥的物件來。
一把又一把的銀錁子被虔誠的老太太扔到檯面上。
這一幕看的徐孝先都有些心疼。
但旁邊的程福海,卻是連連叫好,彷彿特麼的扔的不是他的錢。
而程蘭那一桌,此時也開始了鬥富鬥氣。
程知章在那變戲法的變出了一朵寓意吉祥的蓮花後,便也從荷包裡掏出了一把銀錁子扔到了臺上。
後知後覺的老太太賀氏反應過來,看著那一桌的孫子孫女,呵呵笑著道:“祖母不會讓你們這些小輩白破費的,回頭找我來,我給你們翻番。”
程婉兒、程蓮兒等人,立刻開心地拍著手叫好。
於是當著賀氏的面,掏出荷包也開始往臺上扔。
而那一對雙胞胎,看了看臺上,嘴裡喊著:“祖母,不能厚此薄彼,來咱家給您賀壽的親朋好友也該沾沾您的喜氣才是。”
於是二人手裡的銀錁子,也像是特麼的不要錢似的,就這麼向身後的數桌親朋好友撒了過去。
瞬間引起後面數桌人的連連叫好。
甚至包括四周站在連廊下看熱鬧的,也都有幸被銀錁子波及到,一個個開始彎腰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