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青色道袍,背後還刺繡著八卦圖的嘉靖,雙手背後仰望午後湛藍的天空。
熱風在空氣中緩慢移動,嘉靖伸手指了指廊亭。
菽安立刻意會,急忙一個人乖巧的小跑離去。
望著那扭腰送臀的背影,徐孝先不自覺的摸了摸鼻子:炎熱的夏日,真怕流鼻血。
嘉靖把徐孝先望向菽安背影的表情看在眼裡,不過嘴上倒是沒說什麼。
用腳輕輕的踢了踢那比磐石還要堅硬的水泥墩,扭頭問道:“暫時不管你燒製的這水泥價格幾錢,但你可知道,從京城到山海關,這距離可是不近啊。”
徐孝先迎著風笑了笑,道:“皇上,秦直道您知道吧?”
嘉靖點頭:“不錯,如今還在使用,只不過……這秦直道同樣是一把雙刃劍不是?
我們能夠一馬平川的出去,同理,韃靼人也能一馬平川的襲擾朕的大明不是?”
“所以才要設定軍情關隘。”
徐孝先睜大眼睛辯解著:“皇上您擔心的有道理,但也沒道理。”
嘉靖被氣笑,但也懶得跟徐孝先生氣,無語道:“怎麼說?”
“皇上,臣試問,若是真有錢修建了以京城為起點,通往九邊重鎮的道路,那麼最大的受益者會是誰?”
嘉靖低頭尋思,而後瞥了一眼徐孝先:“自然是朕的大軍。”
“不。”
徐孝先搖頭堅決道:“最大的受益者是大明朝,而後會是各路大軍,接下來還有商賈、百姓都會因此而受益。
臣早年聽我大哥站在我家院子裡那棵柿子樹前,搖頭晃腦的對我說了一句:要想國富民強就得先修路。
路修好了,就如人身上的各個穴位關節般,也就都通了。
正所謂一通百通。
所以臣才會在皇上您面前放下豪言壯語,這水泥乃是我大明走向國富民強的最大利器。”
不遠處,菽安已經帶著幾個宮女開始在廊亭內佈置。
很快,嘉靖就率先往那廊亭走去。
徐孝先跟黃錦緊忙跟在後面。
羅谷、林倉自然是沒有了繼續跟隨在嘉靖跟前的待遇,而是直接被其他太監帶出了西苑。
至於那塊兒水泥墩,就那麼被放在了空地上。
“此事容朕想想。”
廊亭內,嘉靖在主位坐下凝重說道。
徐孝先也不相逼。
畢竟,嘉靖雖然刻薄了一些,但在一些大是大非上還是很有堅定不移的立場的嘛。
就像修建外城城牆一事兒,不就是表現出了堅定的立場?
雖然後來又被嚴嵩差點兒說服,四處找銀子還想修。
但眼下這不是有了水泥,所以最好還是能讓嘉靖把錢花在刀刃上。
而不是花在刀把兒上。
“皇上,那臣……能不能再多說一句?”
徐孝先按照嘉靖的示意,在準備沏茶的菽安離開後,乖乖坐在了沏茶的地方。
“聽說你最近在學茶藝?那就讓朕看看,你現在學的如何了。”
嘉靖沒理會徐孝先的話茬。
顯然是不願意再在水泥這個問題上浪費口舌。
徐孝先也不敢忤逆,只好把想好的話憋回肚子裡。
順著嘉靖的話道:“臣也就是沒事兒瞎琢磨,是看人家都在附庸風雅,所以就……。”
徐孝先話還未說完,一枚茶盞就被他的袖子不小心碰到,隨即啪的一聲摔了個粉碎。
看著這一幕的嘉靖無語的長出一口氣。
而後看著徐孝先那即無辜又欠揍的樣子,嘉靖最終還是忍不住道:“永樂年間,有這麼一句話:諸料悉精、唯青花最貴。
你……你知道這一套永樂年間的茶具,在朕手裡用了有幾年了嗎?
朕……你來吧。”
看著徐孝先那無辜茫然的樣子,嘉靖竟是有種罵不解恨、打覺手疼的感覺。
真想讓這隨隨便便一個舉動就差點兒壞了自己道心的混賬東西趕緊滾,但想想還有事兒要詢問,所以便只好又示意菽安來沏茶。
於是徐某人又只好讓地方,但這一次連坐的資格都沒了。
只能跟黃錦並肩站在一側。
“還學別人附庸風雅?”
嘉靖依舊是一肚子的氣,冷嘲熱諷的殺人誅心道:“就你剛才那兩下子,朕看起來你那手比腳恐怕還要笨拙。
想學文人雅士?”
嘉靖嘴角帶著冷笑,嘲諷之意十分濃郁:“既然想附庸風雅,倒是給你的家裡掛上幾分真正的名家畫作啊?
還有那些啄器、圓器、茶具,甚至包括你家的餐具。
哦,對了,也就只有餐具還能入眼,那還是宮裡的吧?
按大明律,你這是僭越,跟那個胡守中可以一併論罪了。
還有你家其餘的器物,包括你那所謂餐廳裡的桌椅板凳,你自己看看,有哪一個的價值能超過一兩銀子的?
簡直就是附庸風雅!
想學人家,何不先把你那手狗爬式的毛筆字多練練?
還好意思跟人家說,三天後要是認不出來,就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那要是也沒辦法理解你打算怎麼辦?”
“大不了就重新思考整理就是了。”
徐孝先小聲嘟囔著。
心裡頭卻也是替嘉靖心疼的肝都在顫。
永樂年間的青花,這要是在後世……得多少錢啊。
黃錦、菽安等人聽嘉靖訓斥、譏諷著徐孝先,一個個則是低著頭憋著笑。
但好在已經習慣了嘉靖像是訓斥兒子似的訓斥徐孝先了。
總歸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皇上肯定不會讓徐孝先賠這套永樂年制的茶具的。
何況,就算是賠償,但像這種皇室所用的,又上哪裡能找到第二套一模一樣的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