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嘉靖說道最後,徐孝先不由瞪大了眼睛。
但好在此時的他是低著頭,並強忍著沒有驚訝的去看嘉靖。
而此時的嘉靖,在狠狠的發洩、吐槽了一番心中的怨氣後,則是低頭端起了菽安正好放到了手邊的茶盞。
於是又是一陣嘆氣:多好的青花啊,怎麼這混賬東西就這麼不小心。
平復了心頭震驚心緒的徐孝先,不由偷偷望向一旁的黃錦。
見黃錦神色同樣有些不自在,於是偷偷低聲道:“黃公公,皇上今日不會是……喝了吧?
這怎麼……。”
“滾蛋!朕也就晚上偶爾小酌幾杯,你何時見朕中午喝過酒?”
徐孝先顯然沒想到嘉靖耳朵如此靈,自己這麼小聲都被他聽見了。
罵完徐孝先後,嘉靖則是看向了黃錦。
隨後神色又變柔和道:“黃大伴,朕剛才那番話你往心裡去了?
哈哈……朕可不是在影射你跟陸炳啊。
你們二人跟他們不同,你們對朕是忠心耿耿絕無二心,而且朕也信你們二人並無私心雜念。”
徐孝先詫異的看了看嘉靖,又扭頭看了看黃錦。
後知後覺的這才反應過來,感情剛剛嘉靖那一番話,讓黃錦往心裡去了!
難怪說黃錦怎麼看起來有些尷尬的樣子。
所以回過味來後,讓徐孝先感到驚訝的是嘉靖的敏銳與睿智。
顯然他心裡很清楚黃錦、陸炳能力不足的短處。
但就像他剛才所說,很多事情上哪怕身為皇帝他也是沒有辦法。
不用這些雖知根知底、但能力不足的人,他身邊又有誰人可以信任呢?
要不然怎麼可能差點兒被宮女勒死呢?
尤其是剛登基時,想必嘉靖每天晚上都會因為屁股底下的龍椅而睡不好覺吧?
如今雖說龍椅是穩了,可他又迷戀上了修道。
所以就更沒時間去了解、提拔、任用一些能和他心意的官員了。
難道也是因此就造就了內閣的一家獨大?
獨斷專行?大包大攬?
一時之間,徐孝先也不知道嘉靖這般對大明的國運而言到底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了!
任由內閣一家獨大,嘉靖倒是可以做個專心修道的悠閒皇帝。
而若是不想內閣一家獨大,他自己又不願意親自理政,那麼發展到最後會是什麼樣子呢?
嗯,不錯,那就是皇帝跟前的親信藉助皇帝的威勢壓倒群臣,得到處理朝政的大權。
東廠!
錦衣衛!
這不就是後期大明朝的真實寫照麼?
想到此處的徐孝先不由撫摸著下巴:是不是自己穿越到這個時代,最終的結果也會是……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零比五?
“想什麼呢,那麼專注?”
嘉靖的話語在耳邊響起。
徐孝先回過神,看向嘉靖呵呵道:“沒什麼,臣在想怎麼說服戶部尚書,願意把戶部所有的銀子存放在北鎮撫司。”
嘉靖看了看徐孝先,嘆口氣道:“先把手頭的事情做好了,其他的事情以後再說。
上次就提醒過你莫要好高騖遠,你這是這隻耳朵另外一隻耳朵出,把朕的話當耳旁風了?”
“臣不敢……。”
“知道你不敢。”
嘉靖冷哼一聲,繼續道:“別以為朕看不出你那點小心思,這邊事情剛有了一些眉目,你就立刻打起了下一步要做什麼的小算盤。
但朕還得提醒你,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你北鎮撫司的一畝三分地,你願意怎麼折騰朕都可以縱著你。
可你要是把手伸到了朝堂之上……就算是朕能容你,你覺得那幫臣子也能無動於衷?
任由你徐孝先予取予求?
去年的三百多萬兩銀子,到現在惹出了多少事兒?
你自己難道心裡一點兒也不清楚?
還是你沒感覺到已經有人在針對你了?
遞到朕這裡彈劾你的上疏,不說有百份,但也有七八十份了吧?
而且就算是話說回來,這每一次總不能都是別人不對,只有你最無辜吧?
人在做天在看,正所謂: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
凡事你雖光明磊落、坦坦蕩蕩。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這因果朕參不透,想必你……呵呵,怕是都聽不懂吧?”
徐孝先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怎麼回嘴。
嘉靖的毒舌領教過,但今天這般毒的跟五步蛇似的,他還是頭一次見。
“是,臣定當銘記在心。
往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慢慢來。
反正臣還年輕,皇上您也正是春秋鼎盛之時,是臣過於著急了。”
嘉靖滿意的點著頭:“不管你能不能悟透參通,但這番話就已經讓朕很滿意了。
往後一定要切記,民間不是也有這麼一句俗語麼:莫要貪多嚼不爛。
回去吧。”
嘉靖擺了擺手,眼神中似有期待。
甚至就連一旁的黃錦,以及正在沏茶的菽安,此時都不由望向徐孝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