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清晨,吳金花整理好狀態,走進實驗室。
沒過一會兒,于爾根教授進來了,看到吳金花朝她招了招手。
“吳,有個好訊息,犇馳公司決定採用你的燃燒室改良方案,他們希望你能去斯圖加特參觀工廠。”
吳金花愣在原地,像是沒聽懂教授的意思。
李牧川從後面扶住她的肩膀,輕聲說:“恭喜你啊,小金花。”
“還有你,李,你們真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學生!”于爾根教授與有榮焉的豎起大拇指。
吳金花轉過身,朝著李牧川伸出手:“恭喜你啊,李同學!”
李牧川大笑,握住她的手:“同喜同喜,吳同學。”
倆人相視,再次笑了起來。
……
三月初的斯圖加特仍然有著初春的寒意。
吳金花站在犇馳工廠巨大的建築前,不自覺的整理了一下衣領。
她今天特意穿著母親給她織的棗紅色毛衣,外面套著學校發的工裝,頭髮高高束起,紮了一個馬尾。
“是不是有點緊張?”李牧川輕聲問。
吳金花搖搖頭,眼睛盯著工廠大門口那個巨大的人字形標誌。
“我在想,什麼時候,我們的國家也能有這樣的汽車工廠。”
“來,我給你們介紹,”于爾根教授側身,身邊站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這位是犇馳研發部的海因裡希教授,今天由他帶我們參觀。”
海因裡希教授的呢子大衣領口上彆著一枚犇馳徽章,握手的時候,金花觸到他指節上的繭子,像是常年和圖紙、扳手打交道留下的印記。
“歡迎來自華夏的年輕人!”
他的德語發音很溫柔。
穿過掛著“未經授權禁止入內”的牌子的鐵門,一股混著暖氣和機油的氣息撲面而來。
車間要比外面暖和的很多,自動化機械臂在頭頂劃出流暢的弧度,金屬碰撞的聲音清脆得像初春河邊碎裂的冰碰撞的聲音。
穿著灰色工裝的工人站在流水線旁,面前的零件盒擺的整整齊齊。
“這是我們剛升級的變速箱裝配區,”海因裡希教授指著一組不停旋轉的機器爪,“比去年的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他忽然抓起地上的金屬屑:“哪怕是1%的雜質,都可能會影響整輛車的效能。”
吳金花的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
她注意到每個工人的旁邊都掛著厚厚的手冊,封面上寫著“標準操作流程”。
“這些流程是都要背下來嗎?”
“不用背,但是要記在腦子裡。”海因裡希教授眨了眨眼睛,用生硬的中文說道,“熟能生巧。”
李牧川眼睛一亮,用德語流利的說:“是的,教授,熟能生巧。”
走到發動機測試區的時候,幾臺銀色的發動機固定在臺架上運轉,透明管道里的冷卻液泛著熒光。
“這是低溫啟動測試,模擬領下二十度的環境。”海因裡希指著螢幕上跳動的資料,“溫度波動對發動機效能影響極大,我們必須確保每一臺發動機都能在極端條件下穩定執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