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然間。
隨著皇帝話語落下,昭武帝的那句「百家共治」,就好似一道驚雷,在宮內炸響。
任誰都想不到,皇帝會做出如此決斷。
經過短暫的震撼後,大殿內爆發出比起先前,更為激烈的喧譁。
顯然,對於昭武帝的「百家共治」,大多數的學派,並不認同。
“陛下!”
儒家博士叔通孫率先按耐不住,他的面色漲紅,急忙出列言道:“陛下既言共治,然國之大政,必有主次之分,先後之序!”
叔通孫的話語,引的不少學派之人認同。
“敢問陛下,大秦治國,當以『禮』為先,還是以『法』為本?”
“德治與法治,究竟何為根本?此事若不名,朝堂則必將陷入無休止的爭論,政令難出咸陽阿!”
他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把看似美好的‘共治’理念,拉回來殘酷的現實中來。
皇帝的言語說的很好,但是大多數人是不認同的。
最主要的是治國有先後,百家都不服誰,所以誰先又誰後,這是個很難決斷的問題。
廷尉蒙毅亦是眉頭緊鎖,立刻反駁道:“博士此言差矣,國無法度,何以言禮?若無嚴刑峻法為基,一切仁德教化,皆為空中樓閣。”
“敢問陛下!”
墨楚亦是踏步向前,洪亮的聲音響起,就在大殿迴盪,“若國策與我墨家『兼愛非攻』之根本相悖,又當如何處之?”
“我等學派之言,權重幾何?”
一時間,不免質疑聲四起,咸陽宮內,再次亂作了一團。
…
咸陽宮,寢宮。
天幕的言論,讓嬴政有了一絲明悟,只是不管是贏辰的‘君王契約論’還是‘百家共治’。
在嬴政眼中,都存在巨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關鍵,那就是誰是大秦的根本。
“儒法之爭,是為帝國根本之爭!天幕的你既然言這百家共治,那就告訴朕,這『共』字,如何落實到實際。”
“還有,禮與法,誰為先,誰為後?!”
祖龍想看下,如今的贏辰,會給出怎樣的回答。
實際上,對於天幕的問題,贏辰心中早已經有了決斷。
秦立國根本是法,哪怕亡國其根本也無法更易。
而漢時以道家為根本,與民休養生息,是為讓國家長治久安。
而漢武帝時期,以儒家合百家,是為了漢武帝的權力執行,能夠更有效的發揮統治。
不過,贏辰沒有急著回應嬴政,而是反而躬身說道:“父皇,還請內侍替兒臣取一物,或可以解父皇之惑。”
“可。”
嬴政點頭,而贏辰對內侍耳語了幾句,不一會內侍就將一架極為精巧的戰車模型,呈現在御案上。
皇帝的目光落在戰場模型上,表情多了幾分驚疑之色。
“這是?”
他不明白贏辰想說什麼,而贏辰也在這時候,很快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父皇,帝國就如同這輛戰車,法家之學,就是構成這架戰車的車輪,車軸與車架,規定了戰車的規制,保證了其堅固與執行的方向,這便是帝國之‘禮’。”
“其二者是為帝國之『骨』,不可動搖,若二者缺一,必將散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