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第74章 三問鼎革破天命,天下為公百家治,

天下道統之歸屬,帝國未來的方向,都等待這位皇帝來決斷。

“儒家言‘德政’,使人知禮義,明廉恥,此乃教化之本,可為帝國之‘表’。”

“法家言‘法治’,使人畏威權,守秩序,此乃立國之基,可為帝國之‘骨’。”

“道家言‘無為’,使人順自然,少紛爭,此可用於養民心;墨家言‘尚賢’,農家言‘固本’,亦皆有可取之處。”

這一番話,說的各家代表心花怒放,自是十分欣喜。

紛紛覺得自家學派學說,能夠成為‘治國’學術,穩了。

不過,昭武帝的話鋒一轉,事情變得有些不對勁起來。

“諸公所言,都有其道理,但朕以為依舊是從一家之見出發,以一家之規,來框天下之大。”

“殊不知,百川匯流,方能化為江海,成就浩瀚。”

百家都好,但大秦憑什麼用一家,而棄其他家呢?!

“還請…陛下明示!”

叔孫通率先開口,朝著昭武帝拜道。

而昭武帝走下御座,就直接立於大殿中央。

他的聲音不大,卻如同洪鐘大呂,震盪四方。

“朕,就以之前所提出的‘三問’,給出諸公朕心中的答案。”

“其一,問權力之源,朕以為權不源自天幕,更不源於強法,也不源於君王一己之德。”

“《管子·牧民》有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

“朕以為,君王之權,乃天下萬民,為求生存、求安定、求富足,而共同賦予君王的契約與託付!民心,才是一切權力的最終來源!”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

“其二,問統治之法理!”

“既然權力源於民心之託付,那統治的合法性,便在於君王能否忠實地履行這份契約!”

“《禮記·禮運》一篇,早已為我等描繪了大道之行的理想——‘天下為公’!何為‘公’?”

“便是要‘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便是要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朕的法理,便在於此!”

“在於能否建立一個公平的秩序,讓帝國的每一個子民,無論出身貴賤,皆能透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應有的尊嚴與回報!”

“在於能否代表最廣大萬民的根本利益,而非服務於少數權貴之私利!”

這番話,讓墨家與農家的代表,眼中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其三,問帝國之存續!”

此刻,昭武帝的瞳孔,好似望向了大殿外的萬里江山。

“帝國欲求長治久安,其道亦簡。”

“那便是要建立一套能夠不斷自我革新、不斷順應民心變化的制度!”

“以法家之術,立《秦典》為國之重器,維護帝國的統一與秩序,此為‘霸道’,是為帝國的‘體’!”

“以儒家之禮,修《秦禮》為萬民之規範,推行教化,凝聚人心,此為‘王道’,是為帝國的‘用’!”

“以道家之智,行‘休養生息’之策,不與民爭利,藏富於民;以墨農之技,興修水利,發展工商,厚植國本!”

“朕要的,不是一家獨大,而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朕將設立‘蘭臺石室’,收藏天下典籍;再設‘國是顧問院’,廣納各派賢才,共議國是!”

“朕要讓這天下所有的智慧,都為我大秦所用!要讓這天下所有的英雄,都入我大秦之彀!”

“從今日起,我大秦的道統,便是——以民為本,天下為公,霸王道雜,百家共治!”

“此,便是我大秦萬世不易之國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