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冬將至。
諸葛亮變得更忙了。
謀劃策略、掌管錢帛、籌措糧草、打造軍械、操練兵馬等等,事無鉅細,諸葛亮都會過問。
雖然回到了十八歲,但諸葛亮的行事風格依舊停留在五十四歲,謹慎而周到。
每每回想起街亭揮淚斬馬謖時,諸葛亮就傷懷不已,恨不能顧慮周全。
眼下局勢,看似和睦無事,實則危如累卵,一旦衣帶詔事發,劉備就只能舉兵反曹。
諸葛亮時刻不忘劉備之志,更不願劉備因自己一時疏忽而失陷妻子將士。
不論是關羽張飛還是龐統徐庶,雖然都是一時俊傑,但在五丈原歸來的諸葛亮眼中都還很稚嫩。
天賦決定上限,閱歷決定下限,眾俊傑還需要成長的時間,才能真正變成諸葛亮期望的:謙遜關羽、愛兵張飛......
校場上。
軍卒喝喊著打熬氣力。
雖然有寒風颳面,但士氣熱烈如火。
諸葛亮立於將臺,羽扇輕搖,時而頷首,時而糾正。
但見一向斜睨丹鳳眼看人的關羽,竟斂目正容,目光如炬的立在諸葛亮身側。
時而還會抱拳應聲“謹遵軍師教誨”,聲若洪鐘卻又暗藏溫良,仿若千里馬暫收健蹄,臥聽綸音。
操練間。
又聽得馬蹄聲起,三騎自營門而入,來到校場。
正是劉備、張飛、黃忠三人。
因為伊籍的到來及許諾,黃忠名義上便以客將的身份聽命於劉備。
如此,既不會愧對劉表的恩遇,又能報答劉備的恩遇。
劉備樂得如此,每日與黃忠增進感情。
“籲——”
劉備拉韁勒馬,掃視校場。
看著校場中進退有度的軍卒,又見將臺上的諸葛亮指揮若定,一向自負的二弟關羽隨侍一旁,劉備不由感慨萬千:“我得軍師,如魚得水啊。”
本以為諸葛亮是蕭何式和張良式的俊傑,既能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又能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沒想到諸葛亮的能力竟遠不止於此!
在操練兵馬上,還能讓一向高傲自矜的關羽都變得謙遜溫良!
而諸葛亮,尚未二十!
這讓劉備又不由感慨:世上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否則以孔明之齡,又是如何做到軍政謀全通?
“將軍!”
“大哥!”
見劉備到來,諸葛亮忙與關羽登下將臺,近前問禮。
“軍師,雲長,辛苦了。”
劉備躍馬而下,回禮而笑。
眾人齊登將臺。
看著喝聲赳赳的軍卒,劉備暗暗歡喜,不吝讚賞:“士氣如虹,堪稱虎卒。”
諸葛亮笑著道:“將軍過譽了。這新招募的兵士,尚需訓練方能參戰。正所謂,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練之,一可當百!”
受諸葛亮豪氣感染,劉備更是欣喜:“軍師出山以來,謀劃策略,操練人馬,甚是辛苦。沙場風大,我結小帽一頂,為軍師遮擋寒風,以盡心意。”
看著劉備遞過來的精緻的多層防風草帽,諸葛亮不由動容。
從個人情感上來講,劉備肯為諸葛亮親自結草帽,是在表達對諸葛亮的關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