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北岸。
一營騎兵沿黃河東行,隨風而飄的“劉”字旗號,表明了主將的身份。
驕陽灑落下,映照出劉備那雖經風霜砥礪但卻異常堅毅的面龐。
“籲!”
劉備勒馬駐足,眺望前方地形,隨後下達了駐軍紮營的軍令。
由於天氣漸熱,且自延津北岸沿黃河東行到高唐又相距六百餘里裡,故而劉備挑的基本都是涼快的時辰行軍,等到了炎熱的時辰便尋個地兒駐軍紮營。
得了軍令的軍士,忙碌的在背陰處安營。
劉備看向一臉疲憊、嘴角都乾裂了的辛哲,表達了歉意:“因我之故,讓辛都尉受累了。”
辛哲“咕咚”的灌了幾口水,搖頭道:“是我拖累了左將軍的行軍才對。”
在當騎營都尉前,辛哲只是袁紹的帳前吏。
雖然也會騎馬,但軍旅生涯太少,似此番自延津北岸東行到高唐六百餘里的長途奔行,辛哲還是頭一回。
為了照顧辛哲,劉備還減少了日行里程。
即便如此,連日的奔行以及作息紊亂也將辛哲折磨得不輕。
其實這次劉備出守涿郡為都督,辛哲本可以不用跟來。
辛評甚至都已經為辛哲求了個倉官以為歷練,十萬步騎的倉官可不是人人都能當的。
結果辛哲卻以“大丈夫當效子幹公,文可為士,武可為將”為由,堅持要留在騎兵營,讓辛評又氣又無奈,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辛哲的決定。
辛評又不能直接告訴辛哲:兒啊,當初讓你當騎營都尉是為了防止劉備拐走大將軍的騎兵,現在任務完成了,你也不用跟著劉備了。
而劉備在聽聞辛哲堅持留在騎兵營的理由後對辛哲也更為器重,行軍途中既對辛哲關懷備至又悉心指點軍旅常識。
辛哲倒也有幾分不凡,即便被折磨得不輕也沒喊苦叫累,更效仿劉備與士卒同甘共苦。
對於一個家境優渥計程車族子弟而言,能吃苦耐勞如斯也是挺少見的。
敘說間。
斥候策馬而來:“稟將軍,疑有山匪窺營。”
辛哲不由驚呼:“怎又有山匪窺營?冀州的山匪何時變得如此多了?”
東行數日。
每日都有山匪窺營,有時候是一波,有時候是幾波,最多的一日遇到了六波山匪窺營!
辛哲閱歷淺,不明白緣由。
劉備卻是明白:所謂的山匪,其實只是躲避賦稅徭役的百姓聚眾隱匿於山野間,青州的袁譚還發兵搜捕過隱匿山野的百姓,就像獵捕鳥獸一般。
都說冀州富饒,但冀州的富饒往往代指的是士族豪強富饒而非治下百姓人人有飯吃有衣穿。
袁紹剛滅了公孫瓚,便徵發了十萬步騎、二十餘萬民夫。
軍威的確有了,苦的卻是百姓,治下百姓只是隱匿山野當山匪而非直接跟黃巾一般起義,都算是袁紹走大運了。
“元直,分些軍糧出去,莫要傷了人。”劉備嘆了口氣,心情也變得沉重。
徐庶沒有多言,帶了一隊軍卒熟練的搬上軍糧堆放在營外,又向窺營的山匪喊話,稱是“左將軍發糧”。
顯然,徐庶已經不是第一次執行這樣的軍令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