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101章 幹大事不能惜身,劉備拉攏涿縣宗族(4更)

二人齊齊向劉備問禮。

劉備又熱情的向眾人介紹諸葛亮和龐統,尤其是在年齡上又加重了語氣,現在是建安五年八月,諸葛亮才十九歲,龐統才二十一歲。

聽得眾人皆是心驚。

而更令眾人心驚的是,諸葛亮和龐統雖然年齡小,但言談舉止不遜於世家貴子,與其交談時,又驚覺二人的才識廣博彷彿浩瀚大海,諸類經典、三教九流皆能信手拈來。

【玄德到底走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才能讓此等驚世奇才為其所用?】

劉肅和劉始對視一眼,頓生一種站在泰山山腳仰望泰山山頂的震撼。

酒飲一半。

劉肅忍不住問道:“玄德此番歸鄉,不知有何打算?”

劉備笑道:“自然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中規中矩的回答,讓劉肅頓生疑惑。

掃了一眼還在喝酒吃肉的幾個宗族青年,劉肅便又岔開了話題,只與劉備敘舊。

直到宴席結束劉備讓人將幾個宗族青年安頓別院休息後,劉肅再次詢問方才的問題。

“子敬叔,我若說出打算,你可願助我?”劉備不答反問,方才如沐春風的語氣多了幾分莊重。

劉肅凜然。

劉備雖然沒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我要幹大事,而大事需要不惜身的人來幫忙。

見劉肅和劉始都陷入了沉默,劉備又給諸葛亮打了個眼神。

諸葛亮會意起身,大笑問禮,又道:“亮曾聞,涿縣劉氏素以孝廉立身,然而亂世之中若無強兵庇護,縱有清名又如何能免受賊亂兵禍?”

“左將軍以寒士之身,提三尺劍而封侯拜將,非獨勇武,更因懷‘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之志;徐州數萬士民甘隨北上,非為私利,實信左將軍能護一方生民。”

“而今左將軍歸鄉,欲使涿郡為根基之地,不僅僅是在報國家安黎庶,還是在護佑宗族故土!若劉氏兒郎助左將軍成此基業,則涿縣劉氏從此便非偏安之族,而乃國士之宗!”

龐統亦是起身,撫掌而笑,言辭更為犀利:“元起公當年獨見左將軍非凡,時常資助,真乃慧眼如炬!而今左將軍手握精兵、又得民心,更有康成公六千卷藏書立教化之基——此乃天賜良機!”

“若涿縣劉氏仍守舊途,不過再續縣令之階;若助左將軍成大業,則劉氏兒郎他日或可為州牧、九卿,重振門楣更勝往昔!”

“請二公細思:左將軍身為漢室後裔,志在匡扶社稷,此大義也;善待鄉民、厚遇故舊,此仁德也;今以涿郡為基業,既安宗族,又可復濟天下——公私兩全,忠孝雙全!”

“若舍左將軍而守宗族殘局,我以為,這不是在儲存宗族,實乃坐待消亡耳!”

劉肅和劉始對視一眼,皆是震撼!

若是十幾年前,任憑諸葛亮和龐統說破嘴,劉肅和劉始都不會聽。

然而十幾年的亂世,早讓劉肅和劉始看清了現實,諸葛亮和龐統的鏗鏘之言,又直指劉肅和劉始心中所想所思所慮。

後生可畏啊!

二人暗暗一嘆,便有了助劉備的決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