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八月秋種,若遲至九月中,便只能播種些勉強充飢的救荒作物了。
數萬士民肯跟著劉備北上,那是信任劉備,若劉備不能解決數萬士民的溫飽問題,那便是愧對了數萬士民的信任。
如今這燃眉之急解決了,劉備的心頭也是愉悅。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也為了給涿縣劉氏再揚名,翌日一早,劉備便準備了祭祖之物,要親回樓桑村祭祖。
黃忠趙雲二將各引三百騎兵開路,劉備則邀劉肅和劉始同乘郡守車駕。
隨行的幾位涿縣劉氏青年,皆背弓持槍,策馬護於車駕左右。
能否衝鋒陷陣無關緊要,這鮮衣怒馬的排場,正是少年揚名之時!
見此情形,涿縣士民百態叢生:有歡喜,有豔羨,有懊悔,更有人長吁短嘆。
尤其那曾因劉始家道中落而退婚之家,此刻悔青了腸子。
看劉備這番聲勢,涿縣劉氏必興!
而能與劉備同車並坐的劉始,又豈會缺少富貴?
樓桑村距縣城僅十餘里,車馬疾馳,轉瞬即至。
六百鐵騎奔騰開道,威勢所至,樓桑村霎時鴉雀無聲,縱使往日頑童也躲藏無蹤。
直至同去涿縣歸來的青年們高呼“左將軍回鄉祭祖”,村民們方敢探頭觀望。
見青年們昂然騎在劉備所贈駿馬上,炫耀著弓槍和駿馬,眾人終放下心來,紛紛湧上前撫摸檢視,眼中充滿羨慕。
得知緣由,未能同行的劉氏青年捶胸頓足,眼紅不已。
“左將軍到村口了!還圍著我們作甚?”
不知誰喊了一聲,眾青年如夢初醒,呼朋喚友,直奔村口方向。
村口。
騎士分列如林,車駕緩緩駛入。
車簾輕啟,劉備英武的面容清晰映入眼簾。
“左將軍當真英姿不凡!”
人群響起低低的驚歎。
“若能隨侍左將軍左右,執戟護衛,此生無憾矣!”
“方才那幾個小子炫耀弓馬的模樣真讓人生厭,倘得左將軍賜下良弓駿馬,我甘願為左將軍牽馬墜鐙!”
“……”
待劉備沉穩落車,劉肅、劉始二位宗親也自車簾後相繼步出。
此景令眾人又驚又喜。
劉備能邀劉肅、劉始同乘一輿,足見其對同族親厚之情。
漂泊流離十幾年,如今榮歸故里,看著熟悉又陌生的樓桑村,劉備亦是感慨萬千。
目光所及舊舍東南角籬上,高數丈的大桑樹,依舊童童如小車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