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103章 事後諸葛亮謀六郡,漢風昭烈誰敵手(1更)

劉肅和劉始二人聽得目瞪口呆。

諸葛亮來涿縣不過數日,竟已將廣陽、代郡、漁陽三郡的胡漢勢力瞭然於胸?

原來,劉肅故意丟擲閻柔、鮮于輔、王松及烏桓諸王間的錯綜關係,本來是想令劉備知難而退,豈料諸葛亮所知比劉肅更為詳實!

劉肅不知道的是:早在劉備去黎陽時,諸葛亮就已經在著手準備幽州事宜,更有簡雍預先入幽州聯絡鮮于輔、閻柔。

諸葛亮看似只在涿縣幾日,實則謀劃已有數月。

趁著二人驚魂未定,龐統又補了一句更狠的:“孔明雖然年少,但已兩度用兵。首戰便以練了不到半年的新兵二百人,擊敗了曹操麾下中郎將王忠和司空長史劉岱的兩千人,一戰擒雙將,盡降其眾;次役又以步騎一千五百餘人擊敗了袁譚麾下平原國功曹華彥的五千步騎,再擒賊首,降其全師!”

劉肅和劉始震駭莫名。

二百破兩千,擒雙將,降其眾;一千五破五千,擒賊首,降全師!

這是人能打出來的戰績?

諸葛亮,還不到二十啊!

未等二人開口,諸葛亮又鄭重糾正:“士元此言差矣。首戰擒雙將之功,實屬左將軍司馬關羽。若非關司馬單騎突入兩千軍陣,先擒王忠,後捉劉岱,亮焉能僥倖取勝?且當時除二百新兵外,尚有三百青壯民夫擂鼓助威!華彥之敗,擒敵降眾之功亦非亮一人所有,皆賴左將軍司馬關羽、主簿張飛、中郎將黃忠、騎兵都督趙雲。彼四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若無其威,亮縱能謀算,亦難生擒華彥、盡降其眾!”

諸葛亮不糾正還好,這一糾正,劉肅和劉始更驚駭了。

單騎突入兩千軍陣?

三百民夫擂鼓助威?

四位萬夫不當之勇?

每個詞劉肅和劉始都聽得懂,可跟其他的詞一組合後,劉肅和劉始便聽不懂了。

劉肅和劉始很想對諸葛亮和龐統來一句:人言否?(你聽這說的是人話嗎)

“咳咳——”

劉備輕咳,打斷孔明、士元“細節之辯”,宏聲道:

“諸葛軍師,龐長史,細節之處無須多慮!能克敵制勝,全賴文武同心!運籌帷幄之功,衝鋒陷陣之勞,皆不可沒!”

隨後。

劉備又轉向猶自呆滯的劉肅劉始:“二位叔父不必擔憂,我既然敢征討幽州六郡,便有徵討六郡的底氣。當務之急,乃是儘快安頓好隨我北上的數萬士民,早日實施屯田,以免誤了秋種。”

劉肅和劉始這才從呆滯中緩過神來,皆不由讚歎了一聲:“後生可畏啊!”

一個不到二十歲計程車子,兩戰兩勝,還都打出了匪夷所思的戰績,這在劉肅和劉始的五十餘年人生閱歷中,聞所未聞。

至此,二人心中憂慮盡去。

身為涿縣劉氏長輩,雖無劉備那般豪情,但始終為族人計長遠。

如今坦途已在眼前,族人若能全力襄助劉備,必能立下功名,再耀門楣!

在得到了劉肅和劉始的肯定答覆後,劉備便又派人將劉肅和劉始送至別院安歇。

廳中只餘劉備與孔明、龐統暢快笑聲。

“恭喜將軍!有涿縣的劉氏族人相助,我等便能在最短時間內安頓好數萬士民,定能趕在秋種前將完成宿麥的種植。”諸葛亮語氣興奮。

宿麥即冬小麥,因為需要隔年才能成熟,故而稱之為宿麥。

《四民月令》便系統的記載有宿麥播種、施肥、收割等農事安排,其中“凡種宿麥,薄田宜早,肥田宜晚“的技術也延續了千年。

或許因前世北伐飽嘗糧匱之苦,重生後的諸葛亮對糧食極為敏銳——或以智謀籌糧,或力推屯田自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