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96章 雖然輸給臥龍四虎,但可以吹一輩子(2更)

孔順倒也沒趁機坑華彥,在袁譚發怒後便將劉備的信送入,又為華彥求情:“使君,華功曹也是中了袁尚的離間計才會如此,雖然辦了壞事但也是為了使君。”

華彥更是將頭埋低,一副誠懇認錯的態度:“不論使君如何責罰,都是罪下罪有應得,罪下只恨不能再為使君效力!”

劉備的信讓袁譚懸著的心穩穩落下。

只是看著跪在地上的華彥,袁譚又煩躁不已,指著華彥的鼻子罵道:“看左將軍面,今日饒你一命。再有下次,不用左將軍動手,我親自砍了你的頭!”

華彥暗暗鬆了口氣,袁譚這般說,自己的命也就保住了。

孔順又提議:“雖然左將軍將其視為誤會,但左將軍麾下文武未必服氣,我以為,使君可親往龍湊為左將軍踐行,以示誠意。即便左將軍今後不再支援使君,應也不會再支援袁尚。”

華彥也忙道:“我會盡快籌措錢糧,向左將軍誠心賠罪,左將軍乃寬宏之人,見我誠心,必不會遷怒使君。”

“哼!”袁譚衣袖一甩,昨夜與美妾同樂的心情也早被敗壞一空:“便依你二人所言,速速去辦,再有差池,休怪我不念舊情!”

華彥如蒙大赦,連連道謝後,便與孔順匆匆離去,生怕袁譚忽然反悔了似的。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袁譚狠狠的甩袖,眼中充斥著暴虐。

當初袁譚可是信誓旦旦,認定一年的時間可以借劉備之力給自己造足聲勢,讓袁尚袁熙誤以為袁譚得到了劉備的支援,而袁譚則可向袁紹表奏讓劉備出守涿郡為都督,讓劉備欠袁譚的人情。

然而還不到半年,劉備不用袁譚表奏便出守涿郡為都督,不僅沒欠袁譚的人情,還因為華彥擅自攻打劉備一事而讓袁譚倒欠劉備的人情。

袁譚內心不由生出了一股吞了汙穢物的憋屈!

憋屈歸憋屈,袁譚又別無他法。

眼下也只能按孔順的提議親往龍湊為劉備踐行以示誠意,避免袁尚得知情況後再用離間計。

現在的袁譚已經不奢望劉備能支援自己了,只希望劉備別支援袁尚,否則今後與袁尚的相爭毫無勝算!

劉備本就不凡,且又有諸葛亮、龐統等人出謀劃策,對於親自來龍湊為自己踐行的袁譚表示了熱烈的歡迎,更在宴席中承諾“若袁刺史遇到難事,定會仗義相助”而令袁譚心安。

華彥也沒食言,老老實實的“贈”了劉備五萬石的糧食和同等價值的金銀錢帛,以示誠意。

在袁譚、華彥、孔順等人的歡送下,劉備便帶著麾下文武步騎以及數萬士民,浩浩蕩蕩的往涿郡而走。

自黃巾亂起,劉備幾乎就沒有返回涿郡。

即便是在公孫瓚麾下任職時,劉備也是過涿郡而不入。

不是劉備不想回涿郡,而是富貴未得、功名未立,心中那股傲氣讓劉備不願以貧窮且無功名的身份回去。

在外顛沛流離十餘年,而今的劉備不僅被天子封侯拜將當了左將軍、宜城亭侯,還受東州名儒鄭玄贈了六千卷藏書,更由大將軍袁紹親自任命為涿郡都督。

麾下更有諸葛亮、龐統、徐庶、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文武俊傑,以及兩千餘精銳步騎。

不論是虛名還是實利,盡由劉備所得。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在鄉土觀念盛行的年代,即便是心懷天下大志的劉備也對衣錦還鄉有深深的眷念。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