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40章 賊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關羽還擊

一旁的夏侯博,不由疑惑:“兵法有云,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

“我兵少而賊兵眾,賊若分兵而來,我等可集中力量,以眾擊寡;賊盡驅兵馬而來,我等以寡敵眾,實難取勝。”

“請恕末將愚鈍,軍師不愁反喜,何也?”

不怪夏侯博疑惑。

諸葛亮兵少,甲冑武器更少。

能戰者僅有二百白毦兵!

且這二百白毦兵還都是隻練了幾個月未曾上過戰場的新兵,兼之甲冑武器又都簡陋。

三百青壯又是自遊戶、徭卒、奴客等中臨時拼湊的,未經操練且武器甲冑更為簡陋,可吶喊助威而不可上陣廝殺。

假使王忠分兵而來,諸葛亮集中力量,令白毦兵殺敵,令青壯吶喊助威,足可以在區域性戰場上形成以眾擊寡的優勢局面。

但如今。

諸葛亮卻認為王忠分兵而來甚是麻煩,盡驅兵馬而來反倒簡單。

令夏侯博疑惑不已。

諸葛亮不答,而是看向關羽:“關司馬可有疑惑?”

關羽語氣溫良,拱手而道:“關某有些拙見,還請軍師指點。”

“大哥攜數萬士民北上,每日僅能行十餘里。”

“王忠兵多而我兵少,王忠既可分兵來攻小沛,亦可分兵襲擾北上計程車民。”

“屆時,不是我等牽制王忠,而是王忠分兵牽制我等。”

“如今,王忠兵馬皆來小沛,即便探得大哥的真正行蹤,王忠亦無法分兵襲擾。”

“且我等雖然兵少,但王忠不知。”

“可於城中虛張聲勢,暗遣精兵繞襲其後,截其歸路,同發城中兵馬擊之。王忠兩不相應,勢必危矣。”

諸葛亮笑道:“關司馬之言,正合亮意。”

便教夏侯博:“都尉可引白毦兵二百,繞襲其後,伏于山谷之中,但見城頭火起,同時擊之。”

夏侯博驚道:“我若將二百白毦兵都帶走,軍師僅有三百青壯,何以守城?”

諸葛亮笑道:“善守者,無一兵一卒亦可惑敵。更何況,有關司馬在,一人橫刀,萬夫莫敵!”

諸葛亮的誇讚,讓關羽的丹鳳眼中不由泛起幾分自傲:“城中有關某,足可護得軍師周全,崇義勿疑!”

見關羽亦如此,夏侯博這才按捺擔憂,先引二百白毦兵暗暗去了。

諸葛亮又下令城中多豎旌旗,編束草人,又於城外多布障礙。

早有細作報知劉岱和王忠。

王忠再生擔憂:“劉備驍勇,今又有防備,不如尋一險阻,立寨對峙。”

劉岱冷笑:“不必如此!豈不聞兵法有云:夫戰,勇氣也!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理當一鼓作氣,兵臨城下。若是立寨對峙,反會令士氣衰竭,待我竭彼盈,必為劉備所克。”

王忠默然。

論及兵法道理,王忠自然是論不過劉岱這個司空長史的。

暗暗嘆了口氣,王忠放棄了與劉岱爭論。

越是爭論,越會引得劉岱的不滿和懷疑。

當即。

劉岱催軍速行,直抵小沛城下。

“應如軍師所料,來的雖然是昌慮的兵馬,但主將不是王忠。”

“不擇險阻立寨,反而兵臨城下,真是夠狂妄的!”

看著城下聚攏列陣的兵馬,關羽眯著丹鳳眼,輕蔑冷笑。

諸葛亮羽扇輕搖,只一眼,就看穿了城下兵馬的列陣水平。

烏合之眾!

尋常武將眼中,劉岱和王忠的列陣是及格的,畢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但在諸葛亮眼中,猶如巔峰王者看青銅局,花裡胡哨,都是破綻。

“關司馬,開門搦戰。”

諸葛亮先是將賊陣的幾個大破綻告知關羽,隨後令關羽出城搦戰。

關羽早就按捺不住了。

當即應諾:“軍師且在城頭觀戰,看關某擊賊!”

“咚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