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採納了龐統的良策,將與劉備有關的情報據實歸納,派信使騎乘快馬送往黎陽。
不幾日。
劉備引數萬士民抵達北海國的朱虛縣。
朱虛縣在(袁屬)北海國南部,由袁譚控制。
朱虛縣以南,是由尹禮控制的東莞郡;朱虛縣以東,是由孫觀控制的(曹屬)北海國。
劉備抵達朱虛縣,意味著正式離開曹屬勢力範圍,踏入袁屬勢力範圍。
“左將軍自下邳遠道而來,譚有失遠迎,還請左將軍恕罪!”
袁譚策馬在前,熱情的迎接劉備的到來。
昔日的徐州牧、今日的左將軍,在大將軍袁紹與司空曹操相爭的期間攜帶數萬士民北上,能極大的增加河北計程車氣。
袁譚沒有理由不熱情!
至於袁譚及袁譚的親信是否會懷疑劉備是曹操的內應?
一開始的時候,或許有。
但隨著劉備聲勢的不斷壯大,兼之鄭玄又相贈六千餘卷藏書,“劉備是曹操的內應”這樣的懷疑直接被袁譚及其親信否定。
與其說劉備是曹操的內應,不如說劉備想當漁翁竊取好處。
更何況:龐統在袁譚面前都直言了劉備要立足幽州的野心。
擺明了告訴袁譚: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劉備來河北是為了合作共贏的。
可以跟袁紹合作共贏,可以跟袁譚合作共贏,可以跟袁尚合作共贏,甚至可以跟袁熙合作共贏。
只有一種情況,劉備會當曹操的內應。
那便是:袁紹父子都不願給劉備好處!
但,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
能謀天下者,又豈會捨不得讓利?
袁譚投之以熱情,劉備報之以仁義:“袁刺史親引步騎相迎,我一落魄之人,豈敢無禮!來日見了大將軍,定要盛讚袁刺史仁義。”
劉備是會說話的。
一句“來日見了大將軍,定要盛讚袁刺史仁義”,當即喜得袁譚心花怒放。
什麼樣的感謝能比得上在袁紹面前盛讚袁譚仁義?
“左將軍客氣了!”袁譚笑意更盛:“昔日若非左將軍舉薦譚為茂才,譚亦無機會出任青州刺史。”
袁譚能當青州刺史雖然與劉備關係其實不大,但見面互吹是迎來送往的基本禮數,而劉備舉薦袁譚為茂才確實簡化了袁譚當青州刺史的流程。
二人敘禮間,龐統則自袁譚身後來到了劉備身後,與諸葛亮並立。
“孔明,統計略,可還入眼?”龐統輕撫短髯,面有笑意。
在常人面前,龐統謙遜溫良。
在諸葛亮面前,龐統不掩鋒芒。
龐統與諸葛亮既是摯友,又是對手。
諸葛亮執扇作揖,拜服道:“能為左將軍謀得六千餘卷藏書,士元計略,勝亮百倍。亮,愧不如也!”
龐統略微一出手,就讓鄭玄贈送了六千餘卷藏書,單論功勞,諸葛亮自言“愧不如也”並不為過。
正說間。
張飛猛然探頭湊近:“龐軍師,俺也會用計略了。俺用計略,得了近六千石糧米、軍械若干、青壯四百、老卒二百。”
一旁的關羽別過臉去,一副“關某不認識此人”的模樣兒。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