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暗喜。
“曹別駕為人仗義,甚合我心。然我雖有提攜之心,但苦無基業。跟著我,曹別駕或會受苦受難。”劉備不動聲色。
而在曹宣耳中,劉備的話彷彿天籟之音。
曹宣慨然而道:“昔日,秦王子楚入邯鄲為質,呂不韋以千金助其登位,併成佳話。”
“我雖然不如呂不韋多財,但左將軍有遠勝於秦王子楚的英雄之器,待左將軍建立基業,天下碌碌之輩,將無人能敵左將軍之威。”
“倘若左將軍不嫌我鄙賤,我願奉上全部家資,以助左將軍建立基業。”
劉備暗驚:是我小覷人了!
諸侯有諸侯的生存之道。
豪強有豪強的生存之道。
能在亂世中苟存性命的,無一不是機敏之輩。
劉備沒有因為曹宣的主動投靠就欣喜接納。
曹宣對劉備的戰略方向一無所知,只知道劉備想跟曹操爭功。
倘若曹宣得知劉備最終要放棄下邳北上圖河北,是否還會奉上全部家資?
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劉備圖河北的戰略。
不是人人都能矢志不渝的跟著劉備創業。
念及此。
劉備斂容又問:“世事無常,乾坤難測。倘若我不能立業於下邳,曹別駕可願捨棄故土?”
若只為了曹宣的家資,劉備其實可以半真半假的胡謅。
但劉備為人,又極重信義。
曹宣主動依附,於劉備而言:是義舉。
為貪曹宣家資而蓄意欺瞞,是不義之舉。
劉備寧可不要曹宣家資也不願行不義之舉而壞自身德行信義。
人,無信不立!
劉備的詢問,令曹宣不由一愣。
左將軍,竟為我考慮如斯?
曹宣能在亂世中拼出家業,自然不會是個傻白甜。
尤其是將劉備與車胄一對比,高下立判!
車胄就從不會考慮曹宣的困難,只會讓曹宣“忍”!
曹宣不由回想起諸葛亮昔日的話:今左將軍不嫌亮出身寒微而委亮重任,食則同桌,寢則同榻,禮賢下士更勝桓公昭王。不知車刺史待曹別駕,與左將軍待亮,孰優孰劣?
初聽這話,曹宣幾乎要破防。
此時回想,曹宣又有了明悟:
【昔日左將軍被呂布背刺,基業盡毀,糜子仲寧可散盡家財也要資助左將軍。】
【我原本以為是糜子仲有識人斷勢之明,如今看來,定是左將軍平日裡厚待糜子仲,不嫌棄糜子仲賤業出身,方有糜子仲散盡家財之舉。】
念及此。
曹宣的眼神變得堅毅。
“左將軍為我考慮如斯,我又豈能不明左將軍之意?”
“我本賤業之身,於亂世之中僥倖攢得些許家業,本以為車胄有明主之器,故不吝錢帛糧草以助車胄,不曾想車胄竟視我如敝帚。”
“頹喪之際,竟又讓我幸運的遇到了左將軍,左將軍不嫌我鄙賤,又以禮待我,更慮我所慮,真古今賢君所不及也。”
“願為左將軍,牽馬執蹬,縱死不悔!”
笑聲響起。
曹宣的回答,令劉備很滿意。
劉備近前扶起曹宣,許諾道:“有曹別駕仗義相助,我何愁大事不濟啊!”
“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若我能立基業,定不相負。車胄給得了的我要給,車胄給不了的我更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