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怠慢賢士矣!”
劉備器量寬宏,壓根不在意“諸葛亮伴讀書僮”這類的小謊言。
得知龐統竟是襄陽名士龐德公之侄、潁川名士司馬徽口中“南州士之冠冕”、且又與諸葛亮有親戚關係時,劉備唯有“怠慢賢士”的愧疚。
又得知龐統在外院靜候,劉備急忙跳下床榻,穿上鞋子就往門外跑。
由於太匆忙,竟將右腳的鞋子穿到了左腳上、將左腳的鞋子穿到右腳上,且兩隻鞋子還都穿倒了。
“龐先生,我多有怠慢,特此請罪!”
劉備渾然不覺鞋子穿倒了,在見到龐統後,更大步來到龐統面前,作揖賠禮。
不怪龐統故意隱藏身份,而怪自己怠慢了龐統,更先向龐統請罪。
由跡觀人,更顯器量。
令龐統又是震驚又是感動,忙作揖回禮,連道“不敢”。
“龐先生有治世大才,軍師為何不早日舉薦?”敘禮後,劉備又看向右側的諸葛亮。
未等諸葛亮開口,龐統先道:“非是孔明不願舉薦,而是我欲觀將軍之志,故而假稱孔明書僮。還請將軍恕我欺瞞之罪。”
劉備忙道:“龐先生言重了。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我雖求賢若渴,但碌碌多年,仍無基業,以至於跟著我的豪傑英雄至今仍無用武之地。”
“我亦時常嘆息不安,自覺有愧於人。”
“龐先生不嫌我未建基業,反而屈尊相佐,我又豈能因為微末小節而見責?”
劉備言語真誠。
隻言片語間,便將龐統隱藏身份“欺瞞”劉備一事略過,更強調龐統“屈尊相佐”。
龐統動容而道:“將軍禮賢下士,桓公昭王所不及也。雖然一時困頓,但假以時日,定可龍飛於天,天下志士更會爭相來投。”
“借龐先生吉言。”劉備大笑,側身邀請:“院中風大,龐先生且與我入內一敘。”
管樂聲起。
酒香四溢。
劉備、諸葛亮、龐統三人,圍爐煮酒。
又有庖廚取來鹿肉,在爐上炙烤,撒鹽蘸醬,焦香撲鼻。
“軍師、龐先生,請。”
“將軍,請。”
煮酒烤肉,其風雅流傳兩千年,經久不衰。
酒酣間。
劉備從容宴語,問道:“自六月起,曹操就與袁紹在黃河兩岸屯兵對峙,然至今日,雙方都未正式宣戰。不知龐先生以為,此戰走向,將會如何演變?”
龐統執箸蘸酒,從容的在桌上勾勒黃河:“兩軍對峙半載而不宣戰,非是不願,而是不能。”
“袁紹自恃兵多將廣,揮軍南下,雖明‘見時知機之變’的道理,但以臣伐主,支持者甚少,若渡河後不能速勝曹操,三軍皆將受困於糧草短缺。”
“曹操自恃士卒精練,固守緩戰,雖合‘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兵法,但後發之兵,守有餘而攻不足。”
“兼之袁紹為人,膽略不足,若無名正言順的開戰理由,袁紹是不會輕易渡河開戰的。”
劉備奇道:“既知師出無名,袁紹又為何要屯兵北岸,令軍民勞頓?”
龐統笑道:“孔明曾言,袁紹外寬內忌,好謀無斷,且又縱子爭權,以至於河北文武各懷異心,其勢看似如江河奔湧,實則淤塞暗生。”
“我亦深以為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