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
刺史府。
伴隨著信簡的摔落聲,別駕曹宣的喝罵聲隨之響起。
“臧賊欺人太甚!”
信簡是臧霸派人送來的。
大意為:年冬將至,將士無禦寒衣履,亟需五千套厚麻布衣、五千雙厚麻布履。
對車胄而言,替前線將士籌備過冬物資屬於本職。
對曹宣而言,臧霸是在敲骨吸髓。
車胄一個外州籍貫的刺史,在下邳幾乎是沒有田產和工坊的。
與其說臧霸是在向車胄索要過冬物資,不如說臧霸在向曹宣及下邳豪強索要過冬物資。
“車使君,這事我真辦不了!”
曹宣哭喪著臉。
早知道就不當這個破徐州別駕了。
耗費了大量的錢帛和糧草,得到的是一堆破事和怨言。
更有下邳豪強篤定:曹宣的錢帛和糧草如數歸還,眾人的錢帛和糧草五五分賬。
令曹宣憋屈不已!
我曹宣,才是最大的冤種!
車胄聞言一嘆。
曹宣的憋屈,車胄雖然能理解,但愛莫能助。
劉備,車胄得罪不起。
臧霸,車胄同樣得罪不起。
昔日的泰山寇,早在戰亂中自成一系。
呂布敗亡後,朝廷又正式冊封臧霸為琅琊相,吳敦為利城太守,尹禮為東莞太守,孫觀為北海相,孫康為城陽太守。
兼之此番令臧霸攻伐袁譚又是曹操的軍令,明面和暗面的勢力,都非車胄能制衡。
“《易》曰:泰,小往大來,吉亨。”
“苦盡,終會甘來,車某定不會虧待別駕。”
車胄不敢得罪劉備和臧霸,只能給曹宣畫大餅,還文縐縐的在曹宣面前引經據典。
曹宣聽得氣悶不已。
苦盡甘來?
我得吃多少苦,才能甘來?
曹宣跟糜竺類似。
雖然頗有家資但無士族底蘊,且族中又無人善治經典。
故而,曹宣想改變出身躋身於士族,只能效仿糜竺。
昔日糜竺為陶謙別駕,今日曹宣為車胄別駕。
兩人的遭遇又頗為相似。
陶謙跟車胄,半斤八兩。
一面畫餅,一面鄙夷。
可以同患難,不可同富貴,頂多是在不影響自身利益前提下扔一根骨頭。
不同的是:
糜竺運氣好,在陶謙死後遇到了劉備。
劉備自得糜竺資助,真正做到了跟糜竺共患難同富貴。
氣悶之時。
人報劉備來訪。
曹宣不由更驚:“臧賊剛欺我,劉備又要欺我?”
由於劉備“明目張膽”的將一半糧草用於供養徭卒及其家眷,兼之車胄又不願明面得罪劉備,以至於曹宣現在一聽到劉備的名字就發慌。
“車使君,我暫且迴避。”曹宣作勢要走。
只是腳還未抬起來,曹宣就被車胄喚住:“別駕,莫急啊。左將軍一向仁義,又豈會欺你?且與車某同往相迎。”
一聽車胄這話,曹宣頓感口中的苦水更多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