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片刻。
曹仁沉聲應道:“左將軍若趁司空與袁紹相爭時兵入汝南,汝南諸縣驟見左將軍引兵而至,為求活命定會聞風而降。”
“關司馬的應對良策,我深感佩服。”
“然而,左將軍兵少將寡,難以久持,若統袁紹的兵,短時間內又不能得其所用。”
“此等兵馬,一擊可破。”
“屆時司空再傳訊諸縣,不計諸縣過失,汝南旦夕可定矣。”
聞曹仁言,關羽不由神色一肅。
曹仁勇略兼備,乃是曹操麾下諸夏侯曹中最善謀略的一個,關羽在嚇唬曹仁,曹仁同樣在嚇唬關羽。
雖然內心情緒不一,但二者在話術較量上都沒能佔到對方的便宜。
斟酌良久。
關羽又道:“曹議郎,你我間的口舌之爭,並無益處。我大哥遠在平原,肯定是來不了的,若司空真有話想對我大哥說,可與諸葛軍師面談。”
並非關羽擅自做主。
在諸葛亮令關羽在此處靜候曹營大將時,就預設過曹操會親至的場景,並吩咐關羽:若曹操親至,則約曹操面談。
曹仁見關羽一口咬定劉備遠在平原,也猜到了關羽的用意。
只要劉備不與曹操面談,劉備就能一直打著“蒙冤北上”的旗號。
這個旗號可太好用了。
能讓劉備一直處於受委屈的弱勢方,且受到北方士民的同情。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個旗號,可以打消袁紹的疑慮,掩蓋劉備北上的真正意圖!
【又是諸葛亮的計策嗎?】
念及此。
曹仁不再與關羽分說,應聲道:“勞煩關司馬轉告,三日後,司空將會親至!”
塵土飛揚。
曹仁來得快,去得也快。
看著督騎遠去的曹仁,關羽不由羨慕。
昔日劉備兵盛時,有雜胡義從千餘騎,關羽督騎穿插於河北,痛快而愜意。
奈何徐州數戰,劉備的雜胡義從幾近全滅,如今能湊出的騎兵都不足五十!
“待關某回了涿郡,定要再練精騎,滅了曹仁的威風!”
羨慕歸羨慕。
關羽沒有忘記正事,令兩騎守在道口,以防曹仁復來。
隨後。
關羽又引了兩騎來到狹道的另一個道口。
諸葛亮與白毦兵駐紮於此。
“軍師。”
見到諸葛亮,關羽遂將與曹仁的對峙及談話,據實相告。
言語中,更不時的流露出對諸葛亮料事如神的欽佩。
【假使五年前,大哥有軍師相助,定不會丟掉徐州。】
關羽不由暗自感嘆。
聽完。
諸葛亮輕搖羽扇,踱步片刻,斷言道:“雖然曹仁約的是三日後,但曹操見了亮的信又約左將軍面談,定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往返通傳上。”
“此地山險林茂,乃兵家藏兵之所在。可速分一百白毦兵,左右茂林各藏五十,聚積柴草,十步一堆,縱橫成行,佈列整齊。聞鼓點燃,以作疑兵!”
關羽驚道:“現在?莫非曹操今夜就會來?”
諸葛亮目光灼灼:“對曹操而言,現在最缺的是時間。若亮是曹操,在聽到曹仁與關司馬約期三日後,定會連夜奔襲而至。若亮等疏忽無備,定會被曹操所擒。”
經諸葛亮一提醒,關羽又想到了曹操一貫的行軍風格,不由暗生冷汗:“若非軍師提醒,關某即便不被曹操所擒,也會狼狽而奔。”
有五十四歲厚重閱歷的諸葛亮,謹慎已經刻在了骨子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