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事後諸葛亮,三興大漢

第30章 張飛立誓:俺太想進步了

劉備不知道的是。

張飛之所以會對龐統欽佩如此,其實還受到了關羽的影響。

每每想到關羽變得溫良謙遜後比之以往更顯厚重,張飛就有一種追趕不及的焦慮和懊惱。

同為劉備的左膀右臂,同樣被劉備以兄弟相稱。

張飛不甘落後。

兼之昔日被呂布背刺丟了下邳,令張飛耿耿於懷多年。

雖說劉備時常安撫張飛稱“丟下邳非三弟一人之責”,但張飛心頭不敢這般想。

假使當初能守住下邳,又豈會讓呂布逞威風?

想到劉備在前往海西的那段時間裡,竟淪落到“吏自相食”。

想到聯合曹操滅了呂布,劉備反被曹操困在許都被迫學圃。

想到劉備都快四十了還得在袁曹夾縫中艱難求存以待天時。

張飛就更感自責。

故而。

當張飛發現劉備新得一“水”,且這“水”又是個博學且有雅道計程車人君子時,張飛心頭就泛起了歡喜。

【二哥能辦到的,俺也能辦到!】

【俺不會再丟大哥的基業了!】

張飛暗暗發誓。

得知龐統宿醉方醒還未吃飯,張飛當即聲稱要請龐統飲酒吃肉。

在徵得劉備同意後,張飛帶著龐統就匆匆離去,生怕有人來將龐統搶走了似的。

“翼德與軍師,秉性倒是契合。”

看著離去的張飛和龐統,劉備嘴角不由泛起了笑意。

劉備沒忘記昨夜與諸葛亮和龐統商議的對策。

簡單吃了些飯食後,就派人召來了孫乾、徐庶和黃忠,使三人出使東海昌豨。

徐庶自跟劉備後,雖受劉備器重和信任,但除了舉薦諸葛亮外,幾未有立功的機會。

出使東海昌豨的目的,徐庶心頭如明鏡。

諸葛亮圖河北的戰略,自離開襄陽時就多與徐庶和龐統探討。

要入河北,得先入青州。

而要入青州,就勢必要向泰山六將借道(見上章地圖)。

東海的昌豨,是首個要拉攏的目標。

“謹遵將軍之命,我等定不辱使命!”

徐庶慨然領命。

黃忠亦如此。

隨著黃敘的病情日漸好轉,黃忠臉上的笑容日漸增加。

兼之伊籍又給了黃忠留在下邳為劉備效力的理由,讓黃忠不用在忠和義間為難,黃忠一心想為劉備排憂解難。

出使昌豨,就是報答劉備恩義的機會。

“憑我手中硬弓,定可護孫從事和徐軍師周全。”

黃忠信誓旦旦。

劉備欣然點頭,又吩咐孫乾:“昌豨為人好面,公祐此去郯縣,可先拜訪昌豨妻兒,善言誇讚,以表我對昌豨久仰之意。”

越是好面子的越在意外人對家中妻兒的態度。

哪怕嘴上喊著“男人談事,女人孩子一邊玩去”,心頭都會想“我這麼厲害的人,我的妻兒會差嗎?不尊重我妻兒就是不尊重我,尊重我妻兒的人才有資格與我談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