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走南闖北,善於識人。
雖與昌豨交情淺薄,但能看明白昌豨這類人的秉性。
想拉攏人心,得先識人心。
為免意外。
在徐庶三人離開後,劉備又令夏侯博挑了五十機靈的白毦兵,入東海打探訊息以及提供支援。
夏侯博跟陳到一樣,都是劉備被曹操任命為豫州牧的期間投奔劉備的。
雖然姓夏侯博又是譙縣人,但夏侯博跟夏侯淵夏侯惇等人並非近親。
又如潁川袁綝,雖然跟汝南袁氏和陳國袁氏有點兒淵源,但也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
所謂淵源,其實是在涉及利益時論一論祖上淵源、再認同一個祖宗,可以減少彼此間的矛盾。
除此外,大抵就如某飆臺詞一般:“走時把那電視給我砸了,什麼檔次,和我用的一樣!”
下邳到郯縣兩百餘里。
三五日間就能抵達。
徐庶深知劉備著急拉攏昌豨的用意,故而未在路上耽誤,僅用了三日就抵達了郯縣。
探得昌豨在城外打獵,徐庶與孫乾一商議,遂先打著“康成公門下北海孫乾孫公祐”的名號,拜訪昌豨的妻兒。
北海鄭玄在青徐一帶頗具名望。
去年。
劉協徵辟鄭玄為大司農,位列九卿,又贈鄭玄豪車一乘,請鄭玄乘車入許都。
所過郡縣,長吏無不送迎。
名望可見一斑!
雖然鄭玄到了許都後藉口有病告老還鄉,但此舉不僅沒有影響鄭玄的名望,反而讓鄭玄更受尊敬,鄉人皆稱“鄭司農”。
鄭玄的門人孫乾親自來拜訪,昌豨的妻兒壓根不敢有半點兒怠慢。
一面安排酒水招待孫乾三人,一面派人急急出城尋昌豨。
孫乾謹記劉備的叮囑,一面盛讚昌豨妻兒的德行,一面又取出鄭玄注的《毛詩》贈給昌豨的髮妻。
相傳鄭玄家中的侍婢都通曉《毛詩》,曾有一婢女犯錯被罰,另一婢女戲言“胡為乎泥中”,犯錯婢女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前者引自《詩經.邶風.式微》,大意是“你為什麼跪在地上”
後者引自《詩經.邶風.柏舟》,大意就是“向他報告事情,剛好撞見他發怒”。
此事被鄉人口口相傳後,掀起了諸戶女子《毛詩》熱,更有大戶女子重金求鄭玄注的《毛詩》。
不論是昌豨的髮妻真心想學《毛詩》,還是單純的想要附庸風雅,孫乾送《毛詩》毫無疑問是送對了禮!
昌豨的兒子年幼,孫乾則贈了一本鄭玄注的《孝經》,喜得昌豨的胖兒子眼都眯成一條線了。
等昌豨自城外匆匆歸來,耳邊聽到的盡是妻兒對孫乾的誇讚。
掃了一眼孫乾三人。
當目光落在黃忠身上時,昌豨下意識的繃緊了肌肉。
【此人好生魁梧!雙目炯炯,氣如磐石,定不是無名之輩。】
再看徐庶時,儒雅而不失英氣,亦令昌豨忌憚且疑惑。
“不知公祐先生入我陋室,所為何事?”昌豨不知孫乾目的,試探而問。
孫乾淡然而笑:“自然是奉車刺史之命而來!”
車胄?
昌豨心頭冷笑,眯眼而問:“我聽聞公祐先生早已拜入劉備麾下,怎又改投車胄了?”
一口劉備,一口車胄,盡顯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