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沒錯!”
若是旁人面前,劉備斷不會揭張飛的短。
但在龐統面前,劉備故意揭張飛的短,另有深意。
當劉備發現一向輕視士人的關羽在諸葛亮面前變得溫良謙遜後,劉備就有了想法:既然張飛敬愛士人君子,那能否找個真正的大賢君子來規勸張飛?
原本劉備是想讓諸葛亮規勸的,考慮到諸葛亮事務繁重,劉備一直沒好意思跟諸葛亮提這事兒。
而眼下有了龐統,且又得知龐統懷有【教化治世】的儒家理想,有意在亂世中主動宣揚【雅道】。
兼之張飛又最是敬愛士人君子,又好附庸風雅。
讓龐統來教張飛【雅道】,再合適不過了!
看懂了劉備的用意,龐統隨即捻鬚而道:“張主簿治軍嚴明,我深為欽佩。”
張飛一聽,頓時喜上眉梢,呼道:“大哥,長史都誇俺治軍嚴明!俺就知道,俺是沒錯的!長史,俺藏有美酒一罈,可與俺暢飲。”
劉備笑而不語。
只是靜待龐統接下來的話。
想要規勸人,得先夸人。
果然。
龐統話鋒一轉,又道:“我曾探究古之名將,發現古之名將,皆是先正心而後再用兵。”
“吳子言: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
“孫子言: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六韜中載: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如此,則士眾必盡死力。”
“《易》曰:亢龍有悔。此卦寓意,盛極必衰。”
“張主簿鞭打健兒的本意雖好,但剛猛過甚而恩義不足,健兒若是心懷恐懼,又如何能為張主簿效死力?”
“如春秋時,宋將華元因分羊不公,車伕羊斟懷恨投敵,致宋師敗績,張主簿不可不引以為戒。”
“若使受鞭者沐恩赦,懷懼者感溫言,則健兒既畏張主簿之威,又懷張主簿之德,此方為真正的'賞罰分明'啊!”
龐統一面稱讚張飛本意是為健兒著想,一面又指出張飛在具體實施中存在剛猛過甚的缺陷,又提及以“羊斟慚羹”來警示張飛。
最後又告訴張飛具體實施中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賞罰分明”。
語氣柔和,引經據典,句句都說到了張飛的心坎上。
不論是驕矜自傲輕視士人君子的關羽,還是暴而寡恩不恤小人的張飛,兩人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雖有山嶽之重,但未曾見識泰山巍峨。
天賦異稟的武勇,讓關羽和張飛很難意識到自身的缺陷。
雖然劉備屢屢規勸,但劉備在關羽和張飛面前也不敢自詡有泰山巍峨,故而規勸的效果極為有限。
如今。
事後諸葛亮以其斷崖式的綜合能力,將關羽的驕傲碾碎,讓關羽變得溫良謙遜。
龐統雖然不及事後諸葛亮的綜合能力,但龐統的【博學】和【雅道】足以令張飛仰望和效仿。
見張飛由一開始的不服氣變成慚愧,又由慚愧變為對龐統的欽佩,劉備內心的喜悅都快藏不住了。
【軍師果然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