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碼頭清點貨物的鄭明全然不知情。
這次李彥盛給李家帶來了一千五百噸,硫磺五十噸,硝石一百噸。
大概價值是近兩萬兩白銀。
這些東西,基本都是在倭國那邊採購的。
還有食鹽五十噸,麻布三萬匹,棉布一萬匹,絹帛五千匹,錦五百匹。,合計價值三萬一千兩白銀。
絹帛算的2兩白銀一匹,錦是20兩白銀一匹,這還是李家這次給了不小優惠。
等鄭家和李家正式聯姻後,李家給鄭家運送貨物會更便宜一些。
除了這些貨物外,還有對鄭家來說更重要的東西,人!
“兩千六百多人,這次人數比以前都多啊。”
李彥盛說到這次帶來的人數時,讓鄭寬驚喜又疑惑。
不是說,現在不好找人了嗎?
李彥盛喝了一茶,笑著說:“鄭兄,這批人比較特殊,大部分都是自己想下南洋的,他們買了船票,我們運送他們過來。
先送到鄭兄你這裡來,就看你能留下多少,這事不好強迫。
他們中許多人,是想來賺錢,以後還打算回去的。
兩千六百多人,大概一千五百人左右都是這種情況。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清庭暫時解除了海禁,出海變得容易許多了。
以前想出來的人,看到機會就想盡快出來,不然哪天清庭有禁海了。”
原來如此。
“他們就是想掙錢嘛,我鄭家可以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定出力。”
現在鄭家需要人力,這些人自然不能放過,鄭寬說道:“我們的種植園裡需要很多人,採礦需要很多人,他們幹活,我給錢。
要是有願意留在這裡的,我給房子,田地,給糧食,生病了給他們免費醫治……”
李彥盛道:“鄭兄開出的條件誘人,相信時間久了,許多人都願意留在這裡的。
這些人,我收了他們船票,就不跟你要銀子了。
剩下的一千一百多的人,青壯男子只有兩百多人,青壯女子有四百多人,孩子三百多人,老人數十人。
他們基本都是買來的,所以女子數量更多。”
鄭寬不介意,正好這裡男多女少,能讓更多人脫單。
“本來打算拉些倭國人來的,但趕上許多人想下南洋來,我們就先把他們帶來,想著還是這些人更可靠。”
李彥盛說道:“之後我堂兄帶來的人,可能基本都是這種下南洋來掙錢的,鄭兄可以提前準備下。
以後等這些人少了,再考慮拉倭國人來。”
這批買李家船票下南洋來的人,大多是男子,而且是青壯男子,拖家帶口的是少數,老人孩子就更少了大概數十人。
那一千一百多人,鄭家要花大概一萬七千多兩白銀。
李彥盛還帶了一些菜油,麵粉,瓷器,筆墨紙硯,書籍,棉花等等來送給鄭家。
鄭明那邊也瞭解了這次送來的人的情況,現在已經在想怎麼安排,忽悠其中那些來南洋發財的人了。
安分的就去種植園,跳脫的就去採礦,想安家的就是自己人,想離開的,不送。
而且,只有留下來的鄭明才會給他們喝稀釋後的空間泉水配置的藥水,要離開的人,就自求多福吧。
不過,鄭明覺得自己比較厚道,會給他們說這裡的病有多恐怖,只有鄭家有藥治,但想離開的沒有。
威逼利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