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這片沼澤地經過幾個月的排水,現在基本乾涸,我們正在清除其中的草木,之後嘗試改造成水田,應該沒問題……”
鄭明前方是數十畝大的沼澤地,不過已經排水乾涸,他身邊一箇中年男子正在給他講解具體的情況。
此人是水啟銘,現任農植所的司農一職,管理鄭家勢力範圍內除了鄭明和鄭府以外的所有農務,包括耕種,農具,種子,水利,開荒,收穫,分發農業資源等等大小的事務。
鄭明自己弄的種植園他自己管,鄭府自己的地不多,也是自己管。
“這裡三月到八月是旱季,雨水相對少,我們工造所在全力修建各處的水利。”
工造所的負責人呂恭也在這裡,他說道:“沼澤地治理起來比較麻煩,排水需要修不少的水利才行,費時費力。
小範圍的沼澤地還容易些,那些大範圍的恐怕最後真的只能圈起來改造成湖泊了。”
坤甸這裡,處於坤江和萬明河的中游,下游,又是熱帶雨林氣候,雨水多,導致這裡的沼澤地很多。
目前,鄭家是先組織人在其他地方開墾水田,避開沼澤地,還有河道。
雨水多,河道隨時上漲,捱得近的地方無法開墾水田,就保留下來,正好形成一個隔離帶,對水田有一定保護作用。
但好開墾的地方相比沼澤地面積就小了許多,以後人多了,就不得不開發沼澤地。
未雨綢繆,不可能等到時候被逼著去治理沼澤地,現在就要想辦法,慢慢治理,同時不斷積累治理的經驗。
現在採取的方法是,先把沼澤地圈起來,隔開。
然後在附近修建水渠,河堤,河壩等水利,等到了旱季,雨水相對少許多的時候,就排水,讓沼澤地乾涸。
乾涸後的沼澤地就會排放其中二氧化碳,因為這裡的沼澤地大多都是泥碳地,需要排水乾涸後排放二氧化碳後,才好改造成水田,才好進一步改造土壤。
中小型的沼澤地容易排水一些,大型的就困難了,需要修更多水利,花費更多人力物力。
最後若是得不償失,就把難改造的沼澤地改造成水塘,水庫,湖泊。
“沼澤地改造,先易後難,不必太著急,慢慢來。”
鄭明今天出來是專門來看看各地的水利修建情況的,順便碰到這裡在治理,改造一片沼澤地就看看。
坤甸這裡水域多,地勢平緩,避免開墾出來的水田被水多的時候淹沒了,就要採取許多措施。
比如,儘量採用梯田的方式,將水田劃分出來,一塊一塊的,形成一定的落差,有利於防洪,防止被大水淹沒。
還有就是種植一些椰子樹,香蕉樹等作為緩衝地帶。
以及修建更多的水利工程,讓水多的時候能夠及時排走,或者用大壩來緩解等等。
對於愛好種田的人來說,只要想幹,方式方法很多。
“六月前的水田需要的水利基本已經修建完成,有一些河壩,水壩也在修建中。”
呂恭說道:“公子發明的水泥,以及配合鋼條來使用,使得修建水利事半功倍,而且牢固,能保持更久的時間……”
水泥現在不停在生產,但因為工藝和人手原因,規模有限,現在是先保證水利,港口碼頭,城鎮的修建使用,而且這樣都比較緊缺。
沒有更多的來修路。
鄭明看著腳下的泥巴路,沒有下雨還好,一下雨就泥濘難走。
而且現在這裡馬少,只有二十多匹,並且不好養。要不是鄭明給它們餵了幾次稀釋的空間泉水,它們現在早就都死了。
耕牛倒是好養,但現在只有一百頭左右,光是用來耕地都緊張,空閒的時候不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