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八百多人的災民,鄭明先把他們中的鐵匠,木匠,泥瓦匠,醫師,能教書的等特殊才能的人挑選出來,人不多,加起來有一百多人。
剩下的人中,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拖家帶口的,而且大多都有種桑養蠶的經驗,鄭明就選出一千多人,接近一半,帶到松柏港西北方向的浦吧哇去安置。
讓他們去弄新的桑蠶養殖園。
剩下的人,願意種田的,安置到萬明河東岸去。
願意做工的,安排去各處做工。
等安排好這些人,元宵節都過了。
除夕,春節,元宵節,鄭家都看重,讓人隆重搞搞,氣氛很好。
元宵節後,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
鄭明的甘蔗種植園,迎來了第一批收穫甘蔗的好日子。
“公子,我們都準備好了。我們的甘蔗長得很好,這次肯定大豐厚啊。”
種植園的負責人黃二帶著數百人等著鄭明下令砍甘蔗。
這一批甘蔗有一千四百多畝,是鄭明空間育種的,長得很好,含糖量也高。
數百人一起砍甘蔗,一千四百多畝,需要砍許多天。
“開始。”鄭明看著大片的甘蔗,臉上是豐厚的喜悅。
得到命令,黃二拿著刀,帶著數百人去砍甘蔗。
“嗯,甜。”鄭明弄了一截甘蔗嚐了嚐。
大概算了算,這批甘蔗畝產有五噸左右。
換作其他人,在這時期,甘蔗畝產最多兩噸左右。
這是鄭明空間育種帶來的好處之一,增加產量。
一千四百多畝甘蔗,大概能收七千噸鮮甘蔗。
這些甘蔗,砍下來後,會運到種植園種建的榨糖坊去,距離不遠。
“公子,我們這甘蔗不僅產量高,而且出的紅糖還很多。”
黃二跟著來到了榨糖坊,看到第一批炸出的紅糖時,喜滋滋。
他黃二在種植園上可是全心投入,所以看到豐收時,十分高興,自豪。
鄭明估算了下,這批甘蔗出紅糖的出糖率,大概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一般情況,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出糖率。
一千四百多畝甘蔗,有七千噸左右的鮮甘蔗,大概能得到一千噸左右的紅糖。
紅糖的收購價大概是一噸四十兩白銀,一千噸紅糖,能賣四萬兩白銀左右。
按照目前甘蔗種植園的規模,以後平均每月能收一千畝左右的甘蔗,也就是每月可以獲得五千噸左右的鮮甘蔗,能每月得到七百五十噸左右的紅糖。
留存一部分,每月可以拿出五百噸紅糖來賣,能賣兩萬兩白銀,一年差不多二十四萬兩白銀。
既然以後要來工錢,算下來一年也能靠種甘蔗賺不少銀子。
不過,目前人手缺,短時間內規模不會擴大太多。
之前每月大概能拿出一千噸稻穀和一百噸胡椒來賣,現在多了紅糖。
加上偶爾賣一些瓷器,玻璃品等等,平均每個月能賣出大概五萬兩白銀左右。
有了這些穩定的收入,能讓鄭家很長時間的獲得人口,鐵礦,硝石,硫磺,食鹽,石灰石,油,布匹,牛馬等資源。
有出有進,方能長久。
到了月底,這批甘蔗就收割完了。但不會把甘蔗地翻新重種甘蔗,可以利用留下的宿根再收一次,等下次收割後再翻地重新種。
在鄭明的計劃中,為了保證土壤的養份,除了儘量多施肥外,還準備甘蔗和香蕉輪作,以改善土壤,減少病蟲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