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
“明公子來看大家了。”
“都忙你們的,我隨便看看。”
今日,鄭明來到了製作陶器的地方。
本來帶出來十多個陶匠,但現在就剩下幾個了。
幾個陶匠帶著數十人在燒製各種陶器,碗,杯子,水壺,缸,陶罐等等。
“鄧師傅,最近怎麼樣,有沒有碰到什麼問題?”
鄭明與幾個陶匠中領頭的鄧瓷說話。
這個鄧瓷,家裡祖傳的陶瓷手藝,現在四十多歲:“回公子的話,暫時沒問題。
我們這裡的位置,就在大河入海附近,粘土很多。
只可惜,目前沒有找到高嶺土,無法燒製好的陶瓷。”
作為一個陶瓷手藝人,想燒製好的陶瓷,可以理解。
但好的陶瓷,需要好的粘土,就是高嶺土。
燒製陶器,陶瓷,需要燃料,這個容易解決,熱帶雨林最不缺的就是樹木。
然後就是需要粘土,正好坤甸在河流沖積平原地帶,一般的粘土很多,燒製普通的陶器沒問題。
就是高嶺土一直沒有碰到。
“高嶺土慢慢找,總會碰到的。現在不急,大家目前需要的是家用的各種陶器。”
鄭明關心陶器的燒製,是想著看看情況,準備以後嘗試燒製玻璃的。
現在看來,陶匠才幾人,人才匱乏,而且即使燒製出玻璃,暫時用處不大,等以後條件更好了再嘗試。
看過陶器燒製的情況後,鄭明又去了鐵匠作坊。
這裡的鐵匠,打造農具,也打造兵器。
“舅,你也在這裡啊。”
在這裡碰到了朱文超。
“明兒,你來這裡做什麼,要打造什麼兵器?”朱文超是鄭明母親朱氏的堂弟,他的舅舅,幫鄭家掌管陸戰隊。
他今天是過來領一批兵器的。
“我過來看看情況。”鄭明說道:“聽說一直沒有找到好的鐵礦,找到的鐵礦品質太低,只能用來打造農具用?”
說起這個朱文超就擔憂:“是啊,這裡的鐵礦少,品質還低,完全無法用來打造兵器用,更別說用來打造火器了。
雖然我們帶了不少兵器,火器,還有一些鐵過來,但一直找不到可用的鐵礦,也是大麻煩。”
鄭明也不知道婆羅洲有沒有好的鐵礦,“只能繼續找了。實在不行,就只能透過海上跟別人買了。”
朱文超道:“那樣就受制於人了。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婆羅洲有鐵礦,但不多,而且品質極低。
鄭明知道澳洲鐵礦多,品質好,可惜在這個1683年的時代,想去澳洲談何容易啊。
還不如找別人買。
那樣要花不少銀子,還受制於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代的婆羅洲,錢幣有西班牙銀幣,銀子,錫幣,銅幣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