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陽城的傍晚總是熱鬧的。
夕陽的餘暉灑在青石板路上,將行人影子拉得悠長。
街邊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酒旗招展,茶香四溢,整座城池瀰漫著人間煙火的氣息。
山河苑二樓臨窗的位置,小白託著腮,饒有興致地看著街景。
她一身素白衣裙,銀髮如雪,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卻無人敢多看她一眼——這女子雖美,但那雙眸子偶爾閃過的一絲金芒,卻讓人莫名心悸。
小二躬身將一盆清燉寐魚輕放在檀木桌上,魚湯泛著金黃的油花,熱氣蒸騰間帶著淡淡的姜香。
“客官,您的菜齊了,請您慢用。”
小白眼前一亮。
只見那魚身修長,前圓後窄,暗褐色的魚皮上點綴著翠綠的蔥花,兩對魚須隨著蒸汽微微顫動。
最誘人的是那雪白的魚肉,在琥珀色的湯汁中若隱若現。
“唔——”她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魚肉,貝齒輕啟,舌尖一抿,那細嫩的魚肉竟似活物般在口中化開,一股濃郁鮮甜的滋味瞬間爆炸開來,充盈齒頰。“鮮,香,滑,嫩!真真是人間至味!”她滿足地喟嘆,眼睛彎成了月牙兒,“這魚肉質緊緻細嫩卻不鬆散,湯汁醇厚飽滿又不掩鮮美,難得好手藝。”
“這魚肉質細嫩卻不鬆散,湯汁醇厚又不膩口,當真難得。”
張小凡也夾了一筷,細細品味:“這魚先用小蔥頭爆香,薑片去腥,燉時加了胡椒、五香,最後以糖提鮮。
關鍵是活魚現殺,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
說著又嚐了口魚湯,“比上次來吃時,火候更精進了。”
一旁的小二聽得目瞪口呆:“客官真是行家!不瞞您說,我們王大廚做這清燉寐魚正好二十個年頭,手藝比從前更老道了。”
小白舀了勺魚湯,好奇道:“我記得寐魚是南方諸鉤山的特產,離此千里之遙,如何能運來活魚?”
張小凡給自己斟了杯竹葉青,酒液在杯中泛著淡淡的碧色:“百年前這魚確實只有諸鉤山才有。
後來青雲門道玄真人路過那裡,特意將魚苗帶回,放養在青雲山洪川之中。”
他抿了口酒,“如今不但成活,還繁衍興盛。我們這才能一飽口福。”
“客官連這典故都知道?”小二驚歎道,“您莫不是青雲山上的仙師?”
“幾年前來過,聽人說起過。”張小凡淡淡一笑。
“那您記性可真好!”小二連連稱奇,又添了壺熱酒才退下。
酒過三巡,窗外已是華燈初上。
河陽城的夜市漸漸熱鬧起來,叫賣聲、嬉笑聲透過雕花窗欞傳來,襯得雅間裡越發清幽。
小白放下竹筷,滿足地嘆了口氣:“這頓吃得痛快。不過...”
她斜睨著張小凡,“你大老遠跑來河陽城,該不會就為吃條魚吧?”
張小凡望向窗外。
天色昏暗,青雲山脈的輪廓若隱若現,七座峰巒如同巨人般矗立在遠方。
他輕聲道:“暫時不想與青雲門接觸,但有位夥伴,需要接出來。”
“夥伴?“小白挑眉,忽然會意,“是那隻三眼靈猴?”
張小凡點頭:“小灰還在大竹峰。“
小白伸了個懶腰,衣襟微敞露出精緻的鎖骨:“你心裡有數就好。青雲門臥虎藏龍,雖說你是從那出來的...”她意味深長地頓了頓,“可別陰溝裡翻了船。”
兩人結賬下樓,融入熙攘的街市。
夜市上燈籠高掛,各色攤販沿街排開。
賣糖人的老者手法嫻熟,轉眼就捏出個活靈活現的猴子;胭脂攤前,少女們掩嘴輕笑,不時偷瞄俊朗的黑衣男子;更遠處,說書人正講到精彩處,引來陣陣喝彩。
小白在一個面具攤前駐足,拿起個狐臉面具把玩:“說起來,你那猴子怎麼留在青雲門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