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朝拜完新君之後,就由內閣首輔高拱宣讀遺詔,:
“朕以涼德,纘奉不圖君主萬方於茲六載,夙夜兢兢,圖惟化理,惟恐有孤先帝付託。
乃今遘疾彌篤,殆不能興,夫生之有死,如畫之有夜,自古聖賢,其孰能免,惟是維體得人,神器有主,朕即棄世亦復何憾!
皇太子聰明仁孝,令德天成,宜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成憲,講學親賢節用愛人,以綿宗社無強之祚,內外文武群臣協心輔佐,共保靈長,斯朕志畢矣。
其喪禮悉遵先帝遺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釋服,毋禁音樂嫁娶。宗室親王藩屏是寄,不可轍離本國。各處鎮守巡撫總兵等官及都布按三司官員,嚴固封疆,安撫軍民,不許擅離職守,聞喪之日正止於本處朝夕哭臨三日,進香遣官代行。
廣東東西四川雲南貴州及各布政司七品以下衙門,俱免進香。詔諭中外鹹使聞之。
遺詔宣讀完後,就開始進行枯燥乏味的勸進儀式。
這個時候就考驗每個人的演技了,雖然自己現在已經是官方的法定繼承人,但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謙虛是古人的優良品質。
勸進儀式是文武百官,為數不多且合乎法律的大規模群演之一。
首先他們要一個接著一個用最誠懇的言語,用最有愛心的行動,來感化自己,勸進自己登臨皇帝位。
這時,自己萬萬不能接過話茬直接就同意登基。
這樣的話,不僅百官不幹,就是天下臣民以及後世史官也要將自己戴個不孝不義的帽子,然後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而是自己也要拿出金馬影帝的演技,對百官們的請求,要嚴詞拒絕,表示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勝任,還要裝作一副這個皇帝我打死也不當,誰愛當誰當去的態度才行。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得這麼演,比如曹丕從漢獻帝手中接過皇權時多次拒絕、退讓。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登基時三推三讓,這些複雜煩瑣的儀式才能給你提供皇位合法性的證明。
這一類過程有點兒和現代的過年發壓歲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明明心裡很想要,但嘴上不能說,得拒絕,後來實在推讓不過去了,才含淚勉強收下這筆壓歲錢。
果然,高拱剛剛宣讀完遺詔,成國公朱希忠立馬跳出來,稟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尊位不可久虛,萬機不可久曠,老臣懇請殿下即刻登臨大位,早定乾坤。”
朱翊鈞緊皺眉頭,裝作一副悲慟的樣子,擺手道:
“不可,卿等憂國之意,本宮心領,然本宮德涼幼衝、才疏學淺,何以能繼嗣大位?卿之所言,不準。”
此時內閣三人組在旁邊靜靜的看著兩人演技pk。
英國公張溶見狀也上前朗聲道:“大祚大明,必將有主,望殿下以社稷為重,效先帝之德,早承大統,上慰宗廟乃顧之懷,下釋普天傾首之望。”
又來一個?
“皇考剛剛賓天,本宮正值哀通,承大統之事,日後再議,卿等勿再多言。”
這句話說完,基本第一次勸進就結束了,意思是我爹剛剛去世,我正難過著呢,緩幾天再當,你們別再說了。
百官見朱翊鈞封了話茬,也就沒有人再提登臨皇位的事兒了,畢竟來日方長,戲要做足,今日不成還有明日。
勸進結束後,三位閣臣回了內閣值房,商討完畢之後,便各自去辦公的地方開始忙碌起來。
吏部尚書高拱召集在京諸部衙官員,主要處理隆慶朝時的一些比較急的人事任免、考核、懲戒的工作。
兵部尚書張居正主要負責傳郵兩京一十三省,將訃告通告天下。
禮部尚書高儀召集禮部官員討論隆慶皇帝諡號、皇陵選址的問題。
居住在天子腳下的百姓們也是第一時間就得知了皇上駕崩的訊息。
有錢大戶人家都在府門口掛起了白色“奠字”西瓜燈以示哀悼之意,沒錢的小戶人家也是紛紛換了素服。
國喪期間有諸般禁忌,例如民間一切娛樂活動都全部禁止,官員百姓不能在國喪期間嫁娶閨女,也不能飲酒吃肉,須一律吃素。
當夜,一匹來自廣東的八百里快馬奔進北京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