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四日,黃道吉日!
在這一天。
劉天華改金陵為南京稱寧王,號貞武,正式宣佈建立大寧政權.....
當然在之前,各路華夏軍在接到參謀部下達的作戰時間後,都加緊發動的最後進攻。
華夏軍第三師、騎兵師和新一師分別先後佔領了南昌、安慶和徐州等軍事重鎮!
而第二師錢文因行軍路程較遠,耽誤了與陳鵬水軍會合時間。
再加上泉州城乃是福建的軍事重鎮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城牆防守比較嚴明。
他們從而錯失了攻打泉州城的最佳機會。
就在眾人有些擔心他們這次行動失敗,不能按計劃在福建沿海佔領一個立足之地。
最後時刻,傳來了他們佔領廈門島的好訊息。
劉天華聽聞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們雖然沒有達成最佳戰略目標。
但第二師的人馬只要能在廈門站穩腳跟,後期再有陳鵬水軍的大力支援,不愁打不開局面~!
在達成戰略目標後,華夏軍終於停下了進攻勢頭,轉入了全面防守的態勢。
而劉天華也透過飛鴿傳書,在確認蘇曉妹身體無恙的情況下!
讓李安楠、李小荷等人,陪護她走水路坐船,趕到南京與自己團聚!
畢竟在登基稱王這等重大場合,無論如何也不能少了她這位正派王妃的!
當然,在這期間!
為了確定華夏軍的正式政權名號,一眾文臣武將更是經過多次討論。
按劉天華的意思乾脆就稱夏王好了!可諸諸葛夢龍和王星河等人卻都表示反對。
再加上從江西趕回來周定、彭玉山等光寧教弟子堅持,以及考慮與梁山寨的關係等。
劉天華綜合各方意見後,最後還是聽從諸葛夢龍他們建議,決定稱寧王,建立大寧政權。
但軍隊目前還是稱華夏軍不變。
此時新生的大寧政權,看似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的誕生。
實則是一個偉大王朝崛起的開篇序曲,其影響深遠。
目前大寧統治地域已經完全佔領了江東和浙江兩州之地和臺灣島。
以及江西、福建、淮南和山東四州各一部分。
其治下百姓也近五百萬人口,軍隊人數超十萬人,與去年在寧波府剛成立時,簡直經今非昔比。
對劉天華來說,梁山寨近期在山東取得的進展,更是屬於意外之喜!
當初在華夏軍形勢最危急的時刻!
柳雲竹陪李安楠從臺灣島考察回來後,在劉天華的建議下,柳元竹回去和眾人商量決定!
將山上萬餘老弱婦孺也都遷到臺灣島,讓他們不用再提心吊膽,時刻擔心被官兵圍困。
與那些淮安府境內,因擔心官兵迫害,而自願遷到島上的貧苦百姓一樣。
都一起到島上過著雖然暫時艱苦,但卻有著難得的穩定生活。
在那些家屬都遷走後,柳雲竹與幾位師兄商議。
無論如何也不能丟棄祖輩們辛苦建立的這個家園,最後留下數千精銳一起堅守山寨!
而劉天華在自己苦難的同時,也派人給他們送來不少兵器。
也不指望他們能給華夏軍提供什麼支援和幫助。
只希望柳雲竹他們,能在目前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
依舊靠著自身力量守住家園,打退山東地方官兵的進攻。
從而為華夏軍將來北山發展時,能保留一個落腳點。
隨著春節過後,華夏軍開始發動反攻。
再加上孫世衛在京城造反,造成地方官員一時人心惶惶,兵力收縮之時。
柳雲竹在接到劉天華書信中通報的相關情報和建議後,與眾人商議後!
致他們一致決定梁山寨也要趁著目前的形勢,必須要主動下山發展壯大起來才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