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布衣天子

第819章 整編軍隊

最後柳雲竹讓大師兄梁廷玉坐鎮山寨,守住後院。

而她則在丁玉山,杜霸刀、李萬劍、劉子寒四位師兄的幫助下,帶領數千人馬殺氣騰騰的衝下山!

第一次主動攻打起濟寧城,而不再像以往那樣主動被動防守。

經過多日激烈的攻城戰,他們終於一舉攻克濟寧城,頓時士氣大振,更是震動整個山東。

隨後他們又乘勝順河道而下追擊敗軍,攻佔了梁山周邊不少縣城!

這樣一來,他們控制下的地盤和人口都得到極大發展。

從原先只是佔山為王的一隅之地,也漸了佔據城池的地方割據勢力了。

......

隨後劉天華在嶽元慶和諸葛夢龍、王星河等人的協助下,參照後世的成功經驗。

在南京府設立了政務院和華夏軍總指揮部,並任命了相應的官員。

首先是重點對軍隊再次整編和重大調整。

劉天華根據目前華夏軍實際情況,和以前一一樣,依然是分為三大軍種,分別是陸軍、騎兵和海軍!

在總指揮部下面,設立參謀部、政治部、後勤部、裝備部,以及訓練部。

分別由嶽元慶、周定、週會標、王興和張大勇擔任各部門負責人。

整個華夏軍以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為標準編制,這次統一採取三三制原則。

即每個軍設三個師,每個師下設三個旅,每個旅下面三個團,以此類推每個排下設三個班,每個班12人。

通常情況連級編制在120人左右,是以連一級配製1個炊事班,人數在10人左右。

炊事班以及衛生事務等由連隊副連長主管。

每個營的兵力在五百人左右,每個旅人數在五千左右,師級編制人數在一萬五千人,每軍總人數在五萬左右!

根據目前華夏軍對應南、北兩個方向的敵人,劉天華決定在師級上面,再單獨成立上一級的軍級單位。

任命劉大壯為第一方面軍軍長,下轄葛玉峰的第一師,錢文的第二師,以及周定率領的第三師。

任命莊大山為第二方面軍軍長,同樣下轄三個。

原獨立師改編為第四師,由原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一旅旅長歐陽虎為師長。

而剛剛在莊大山帶領下取得徐州大捷的新一師,這次改編為第五師,由原第二師副師長梁萬春任師長。

透過這次江西之戰的表現,劉天華覺得在指揮打仗方面,周定更適合搞宣傳和政治。

所以決定將周定調入總指揮部,接替諸葛夢龍來負責政治部,由第三師的副師長彭玉接任第三師師長!

而對於原第二師第四旅旅長陳武在這次的反擊中,表現出優秀的指揮能力。

尤其在獨立的軍事行動中,連續打下幾座城市,並努力追擊最後一舉消滅了徐開餘部。

為此劉天華在和嶽元慶、錢文商議後,決定在陳武率領的第四旅基礎上。

又從第三師裡抽出一部分人馬組建第六師,由陳武為第六師師長。

當然,這次華夏軍在整編陸軍的情況下,史再興的騎兵師,陳鵬的海軍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擴編。

經過新一輪的擴軍,華夏軍全軍人數在十二萬人馬。

於此同時,因在前期戰鬥中,有一些敵方將領歸附,且軍隊規模的擴大,導致編制不統一,將稱呼混亂。

劉天華為了明確上下等級關係,讓所有人都知道如何進行晉升,使得華夏軍進一步正規化。

並將投降的將士納入自己的軍事體系,使原有主力部隊與新歸附部隊融為一體,提升了實際戰鬥力。

劉天華還決定採取後世的軍銜制,在華夏軍裡設立四等十二級的軍銜。

依次為元帥;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以及上尉、中尉和少尉。

劉天華綜合各方考慮後,任命岳雲慶、劉大壯、關大山、洪天賜四人為華夏軍中將。

葛玉峰、史再興、蔣文、周定、陳鵬、歐陽虎、梁萬春、彭玉山、週會標、張大勇、張小勇等為少將。

其他如陳武、歐陽豹、陳森、王興等將領都為大校。

總之,透過這次整編、執行軍銜制等相關措施。

劉天華不僅有效地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還極大鼓舞和振奮了士氣

還進一步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日後軍事行動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