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丞相,陳良現在在江南收穫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支援,可就不好對付了。”
“我知道了。”
胡惟庸靠在椅背上,揉搓著太陽穴。
如果古代有煙,胡惟庸現在估計已經抽了一根又一根了。
“想不到,竟然一個小小的御史言官,能給我們造成這麼大的麻煩。”胡惟庸皺眉道。
“丞相,陛下那邊是什麼態度?”
“當然是支援陳良的態度,陛下要平衡朝堂,就要用陳良這樣的人。”
說到這,胡惟庸突然靈光一閃。
“對啊,陛下要的是平衡朝堂,而不是把南方集團趕盡殺絕。”
“陛下自己也是淮西人士,從情感上多少都會偏向南方。”
隨後,胡惟庸一拍腦門,立刻命面前二人傳喚許多南方籍貫的重臣。
“各位,如今陳良在江南收穫民心,北方人藉助陳良這顆冉冉新星,在朝堂上已經有了些話語權。”
“既然如此,我們便不要與他們爭鬥。”
“如今陛下信任陳良,他們但凡說一些有關陳良的事情,我們都表示支援。”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互相對視起來。
“胡丞相,我沒聽錯吧?要我們支援他們?”
“這讓北方人覺得,我們怕了他們!”
“就是!”
對此,胡惟庸呵呵一笑。
“就是要讓他們覺得我們怕了。”
“最好讓陛下也這麼覺得,我們一副鬥不過他們的樣子。”
“讓陛下覺得,我們為了天下,為了大明朝,無論受多大的委屈都無所謂。”
“那個陳良不是在江南得民心嗎?就讓他得好了。”
“這天下說到底,不還是陛下說了算?”
“總之你們聽我的就對了。”
聽聞此言,眾人紛紛點頭。
如今的他們,也只能依賴這位胡丞相了。
……
翌日,朝堂之上。
“陛下,陳良在江南收穫民心,如今推行國策,並無甚難處。”
“江南百姓歡呼雀躍,一個個以為陛下聖明。”
朱元璋頓時喜上眉梢,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北方官員藉著陳良一頓向朱元璋報喜,哄的朱元璋都快成胚胎了。
“這個陳良還真是一員猛將。”
“陳良也是拖賴陛下洪洪福,所以在江南做起事來才能這麼順風順水。”
朱元璋點了點頭,就在這時,一旁胡惟庸開口道:“陛下洪福,我大明朝收穫這麼一員大將。”
一旁劉三吾也站出身道:“陛下,之前實在是我眼拙,若非陛下,差點就耽誤了這麼一個人才。”
“如今陳良在江南做出此等貢獻,為陛下收穫民心。”
“賦稅規則的簡化,再加上直接由朝廷掌控。”
“國庫並沒有如預想那般多出許多支出,江南也能夠自給自足。”
“等國策徹底推行起來,相信國家經濟又能更上一層樓。”
“陛下,臣願為陳良請功。”
說著,劉三吾當即跪了下去。
隨後,便是一批南方官員一齊為陳良請功。
見到這般模樣,太子朱標在一旁面露喜色。
而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看著劉三吾等人,卻是面有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