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殺敵爆裝備,富養童養媳

第48章 肉粥與刀鋒,招募新兵

眼下正是秋稅徵收的時節,雖是大早,但城外已是擠滿了趕著牛車,騾車,人力車的民眾,上面滿載的都是糧食。

糧車排成貪吃蛇長隊,百姓們扛著米袋活像螞蟻搬家。

大明行“一條鞭法”後,雖然此後秋糧的徵收都是改為徵銀,不過普通民眾平時手上哪有銀子?

只得將糧食運到州城或其它地方,然後在各米店出售,換來銀子。

但這兌換匯率堪比黑市,米店掌櫃們宰起人來比劊子手還利索。

可他們不得不接受商人們遠低於市場價的賤價盤剝,就算是豐年,也同樣是獲利不多。

等交完稅後,到了第二年民眾青黃不接的時候,又不得不高價從商人手上購買糧食充飢,每當這個時候,便是各地百姓窮迫逃徙,賣兒賣女的時候。

張居正當年推行一條鞭法,本意是緩解民眾徭差及千里運糧之苦,沒想到推行到現在,卻讓民眾忍受了更多的侵欺或剝削。

當然了,行“一條鞭法”後,各地的糧長及里長甲首制名存實亡,不過以此時大明各地州縣那有限的差役,自然是難以做到賦稅徵收到戶,大明各地便出現了一種包頭或攬戶,通常由地方大戶、富戶或地方豪強人家充任。

這些人代交賦稅,雖然也方便了一些百姓,不過顯然的,他們不會白乾好事,其中的層層盤剝,也讓很多百姓願意自己前往州城交納賦稅。

此時城外擠滿的百姓車輛,顯然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看著這些民眾麻木的神情,武長風心中暗歎民生之苦。

旁邊的張衡和熊冶二人沒心沒肺,只是騎在馬上指點為樂,看一些民眾向騎在馬上的自己投來羨慕的神情,二人是得意洋洋。

眼前的保安州城為正方形,城週四裡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頂厚三丈,嘉靖四十四年知州賀溱、守備周應岐包磚。

城外還建有護城河一道,深二丈五尺。又設南門、西門二門。在南門處,還設有南關堡城一座,周長四百九十丈,牆高三丈五尺,護城河深二丈五尺。

後金軍曾經攻陷過保安州,軍民死傷無算,知州閻生鬥自盡殉節。

有鑑於此,眼前的保安州城戒備森嚴了許多,城牆上放置著幾十副的佛朗機炮,至於小銅炮、小鐵炮更是眾多。

此外武長風還看到了幾尊神威大將軍鐵炮,炮筒怕長有三米,黑壓壓的炮口只是對著城外。

這個時代的大炮,自然不能與後世相比,但也與當前世界其他國家造炮水平不落幾分。

熱武器這一塊,大明是能跟上腳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才被遠遠甩開。

“有機會也得搞幾門大炮。”武長風思忖著:“這要是搬兩尊回屯堡,建奴來了直接放炮歡送多帶勁!”

此時,張衡策馬而來:“總旗,我們是先進城繳稅還是招募軍戶?”

“招募軍戶。”

這才是此行的真正目的。

如今,也就是納稅的時間,否則這個城門都不會開放。

自然的,衛兵也不會放流民城內,保安州的知州派遣了城內的衙役將這些饑民被集中在城南。

每天在上午和下午城內會運送出些許的糧食,熬製成粥,限量發放。

每天兩頓“朝廷特供養生粥”,稀得能照見人影,既餓不死人,也養不活人。

武長風之所以領著兵到這裡來,是為了募兵。

總兵額定在三百七十人,來填補缺的那一個局的兵力。

武長風揮揮手,十餘名軍兵圍著一口大鍋,散成了一個圓陣。

圓陣之中的大鍋咕嘟嘟望外不斷吐著白霧,兩名身穿著青衣的小廝正賣力的燒著鍋下的柴火。

大鍋之中,白色的米粥加上午餐肉不斷的隨著冒出的氣泡在其中翻騰著。

武長風選的位置是上風口的位置。

肉粥的香氣隨著輕風一陣陣的飄入不遠處的饑民的營地之中。

很快流民營地之中便猶如炸了鍋一般,那些飢餓的饑民聞見了米粥的香氣紛紛湧出來。

其實早在武長風帶兵趕到之時,窩棚之中的饑民早已經發現了他們。

但是看到他們手中握持著的明晃晃的刀劍,騎著高頭大馬,具體也不知道幹什麼,所以全都不上前,只是遠遠的觀望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