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腿甲,這是頭盔。各位匠工再看看?”
武長風其他不擔心,就擔心這些匠人們一時難以領會、消化。
雖然牛六等人雖浸淫鐵器半生,卻未必能參透這些糅合泰西技藝的革新。
頭盔的稿紙上就是明代典型的尖頂頭盔。
關於這個頭盔,武長風並未在外形上做過多改動,因其本身就具備頗高的實用性。
不過,在面部增添了一層類似歐洲格里芬重盔樣式的護面,那形狀恰似老式火車頭前端的破障鏟,既堅固又能有效抵禦敵方攻擊。
牛六等有經驗的鐵匠看了幾眼,表示不僅能做,還能做可拆卸的。
只是這樣需要的工時就會長一些
另一樣腿甲,武長風畫的是歐洲板甲的腿甲。
這般腿甲,製作工藝稱不上簡易,維護起來也頗為棘手,極易大面積生鏽。
然而,若能為將來的精銳部隊配備,用以填補膝蓋上下腿以及腳面這最後一處防護空缺,倒也不失為一項值得投入的舉措。
妥妥的大明版鐵褲衩。
“大人,這些物件看起來都需要花費時日鑽研。此外,這布面甲外部所需的布料,咱們著實不知用何種為佳。
牛六開口說道。
“嗯…棉布,南方已經有棉布了,改日我想想辦法弄一些,現在暫時就用幾層粗布合在一起就行,實在不行,便用羊皮、鹿皮替代。若沒有大片整皮,拼接縫製亦可。”
武長風交代道。
現在畫出圖紙,便指望匠人們立刻打造出來,這顯然不切實際。
武長風必須得花時間等,待他們自行研究透徹後,再傳授給那些學徒。
其實,細究起來,甲片與歐洲戟頭的打造,本質上並無過高技術門檻,只需掄起大錘,“咣咣”敲打塑形即可。
而敲好定型後的淬火工序,才是考驗老師傅技藝的關鍵環節。
武長風現在就在考慮過段日子要不要讓所有士兵輪流來鐵匠坊這裡幹活,每個人都打鐵,做一些東西,合格才能交差。
握著大錘子幹活,也當是一種訓練了。
時至下午,武長風站上了門樓,俯瞰下方,看著下面獲得新生一般的百姓高興得折了樹枝,插在地上,給規劃好的田地做標記。
另一邊,已經有人在半山腰上用鋤頭和鏟子挖起了東西,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蓄水池。
從泉眼引下來的水先到蓄水池裡集中,還可以留進灌溉渠裡。
如此一來,在下方田地勞作的百姓便有了水源,得以隨時解渴。
當天晚上,武長風收到意外驚喜。
宣府鎮的周全宗,差人送來五百斤鐵錠。
還有一封親筆信。
信中大意是周全宗已經收到何貴關於武長風鍛造兵甲的請求。
周全宗已經向上面請示,王光譽原則上同意,還得報備工部和兵部。
於是,周全宗和武長風的想法一樣,先幹了在說,直接支援勁勇堡一批鐵錠過來。
至於解救被流寇圍困的新平堡之事,也有一些眉目。
周全宗派何貴去溝透過,但王光譽的意思很怪。
王大人覺得,獎勵勁勇堡物資似乎沒什麼意義。
畢竟,勁勇堡發展勢頭強盛,不缺糧草。
當然,銀子的獎賞還是要有的。
至於什麼時候能劃撥下來,王光譽也沒準。
但有一點,武長風晉升百戶應該沒問題。
實際上,按照明朝邊軍的編制設定,武長風如今掌控的軍士規模,已然是加強版的百戶配置。
墩堡的總旗其管轄的人數一般為50人左右。主要負責管理自己所轄計程車兵,進行日常的訓練和紀律監督。
但實則,如今全國亂糟糟。
周全宗暗自授權武長風將軍隊規模提升三百七十人。
而百戶其管轄的人數通常為100至120人。不僅負責士兵的招募、訓練和紀律,還參與地方治安維護、工程建設等任務,並在軍事行動中獨立指揮本墩堡計程車兵進行戰鬥。
就現在武長風所掌控計程車兵,都已經超出百戶了。
所以,晉升是必須晉升的。
否則說不過去。
而總旗並沒有具體的品級劃分,但其在明朝軍制中處於較低的層級。
百戶作為正六品武官,百戶在地方軍事行政體系中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
俸祿、服飾、出行儀仗等方面都有相應的規定,體現出其較高的級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