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朝議進行中。
張巒仍舊不在,不過有關讓李孜省退贓的議論,還在持續發酵。
因為按照預定計劃,當天李孜省就要回城,所以在朝臣看來,李孜省的案子到了不得不發作時,所以當天即便朱祐樘有意迴避有關李孜省的議題,還是不斷被人提及,甚至指名道姓絕不妥協。
“……陛下,先前有關李孜省賣官鬻爵案,已查到實證,朝中有不下三百人檢舉和揭發,其中還牽扯到其圖謀不軌,或涉及易儲等事!李孜省膽大妄為,甚至與梁芳等人密謀廢立,實在是膽大妄為,罪惡滔天……”
提出此觀點的,不是旁人,正是首輔劉吉。
這會兒的劉吉大概也意識到了,自己沒有配合皇帝去給張家父子抬轎……既沒幫張家父子爭取到爵位,也沒幫張巒入閣,一旦皇帝記恨下來,對他施行懲戒,他就得有足夠的威望來壓制皇帝的企圖,如此一來必須得讓朝堂上下覺得他是正義之臣,需要全力保他。
結果當他出面揭發,把李孜省的罪行數了一籮筐,朱祐樘那邊依然是一臉的無所謂,臉色都沒有變化。
在場很多大臣心裡都很納悶兒。
你劉吉說李孜省貪贓枉法,我們都相信,因為我們中有不少人給他送過禮,甚至被他脅迫過,官職上更是被他屢屢打壓。
但你說他謀廢立……
牽扯到皇儲之事,這不就太過扯淡了嗎?誰不知道當今皇帝還是東宮太子時,全靠張巒和李孜省力挺,才保住儲君之位。你現在貿然推翻固有的認知,誰信啊?侍立一旁的李榮,看出皇帝的不耐煩,主動上前,問道:“劉閣老,您可有李孜省謀逆的確鑿證據?這可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不能憑空臆斷,若是有證據的話,為何不提報刑部?錦衣衛也會查明背後緣由。”
劉吉道:“臣已將確鑿證據,連同其跟梁芳勾結的一些罪證,一併做了整理,呈奏在此,請陛下御覽。”
此時的李榮只能回頭望向朱祐樘,大有請示之意。
雖然我們都知道,陛下您不太想懲罰李孜省,畢竟李孜省是您信任有加的張國丈的人,但有些時候,我們也得聆聽一下下面人的意見,尤其對方還說罪證確鑿。
涉及到謀逆大案,沒有道理不調查一下。
朱祐樘伸手示意一下,李榮這才走下玉階,把劉吉自懷裡拿出的一份奏疏帶回御座前。
他本要呈遞給朱祐樘,朱祐樘卻擺了擺手,隨即指向一邊,意思是先擱著,回頭再看。
劉吉梗著脖子道:“陛下,李孜省狼子野心,不得不防。今日他回京,應當緝捕細究才是。”
“陛下,您看……?”
李榮繼續請示。
朱祐樘點頭:“那就去查問一番。李孜省進城後,你親自帶人去稽查,務必拿出個讓人信服的結果。”
“是。”
李榮俯首領命。
眼下雖然內相懷恩致仕還沒從紙面上落實,但李榮和覃吉的職司已重新做了分配。
覃吉本就是接替覃昌,臨時提督東廠,眼下不過是把這差事交到李榮手上,而覃吉自己則負責司禮監日常事務。
……
……
朝會結束。
大臣們沒再說什麼。
可能是劉吉給李孜省扣的帽子實在太大了,導致別人只是想讓其退贓都不好意思說了。
罪名再大,能有謀逆的罪名大?目送大臣們離開,李榮收拾心情,帶人出宮,去到北鎮撫司衙門,找到錦衣衛指揮使朱驥,告知他有關要去抓捕李孜省歸案的事情。
“不知是進城前,還是進城後?”
朱驥頗感意外。
一邊要給李孜省進城造勢,讓人覺得李孜省是朝廷有功之臣,甚至之前還發動百姓前去圍觀。
一邊卻要帶人去擒拿李孜省?李榮道:“為防止其帶人進城後突然發難,你帶人隨同咱家出城,陪同其一起進城,如果中途發生什麼意外……”
無須說得太直白。
就是告訴朱驥,這趟過去,咱就是押送李孜省進城。
朱驥問道:“實施抓捕後,是送入刑部大牢還是北鎮撫司詔獄?”
“這個……”
李榮突然意識到,皇帝當時很不耐煩,只是做了簡短吩咐,並沒有像懷恩那樣有話語權的人,給過他明確指示。
這還是他李榮第一次以提督東廠太監的身份去辦案。
上來抓的還是李孜省這樣在朝中舉足輕重,又屬於各方勢力角逐風口浪尖上的人物。
一個不慎,很容易剛上位就栽。
李榮道:“先把人押到一處私密的所在,軟禁起來,不要進北鎮撫司衙門……”
此時的李榮也感覺到了,像李孜省這樣打不死的小強,一旦將其關押起來,就等於是同時得罪了張巒,還可能會得罪皇帝。
最好就是先給予李孜省一定優待,稍微查問一番,靜候朝中的政治風向便可,畢竟謀逆之罪還是太過扯淡了,恐怕最終還是會判退贓。
朱驥行禮:“卑職這就準備人手。”
李榮提醒:“外人面前,不要做太過激進的動作,尤其是在百姓面前,要把我們當作是前去迎接和沿途護送的……等走街過巷到無人處,再將他扣下並押解到臨時羈押場所便可。”
“是。”
朱驥很熟悉這種秘密關押手段,趕緊前去安排手下,以及準備看押地點。
……
……
當天中午。
李孜省一行,慢慢悠悠的,逐漸靠近京師西直門。
其實李孜省真要趕著進城的話,早幾天就能進了,從居庸關到京師,一天的路程他愣是走了五六天,中途又是跟張延齡見面,又是等朱暉押送韃靼俘虜以及首級到位匯合,還等上面的旨意安排他幾時進城……
總之此時的李孜省,無需急著回朝覆命,而是耐心地等在京師外,皇帝讓他幾時進城,他就幾時進。
等他看到西直門那偉岸的城門樓時,整個人還有些迷茫。
恰在此時,英國公張懋帶著部分京營人馬,前來接收韃靼俘虜和首級,同時來的還有大隊錦衣衛。
本來李孜省還以為是皇帝親自來城門口迎接他進城,為此還激動了很久,可當發現來的只有李榮和朱驥時,他立即敏銳地意識到,這群錦衣衛不是跟著皇帝來的,而是專門針對他的。
“李公公、朱都督,不知您二位……?”
李孜省沒有先去跟張懋打招呼。
或許在他看來,英國公地位再隆寵,那也只是武勳。
在如今的大明,武勳再榮光,相比於文臣中的部堂級官員,哪怕只是個掛職的,都不可同日而語。
而眼前的李榮和朱驥,則關乎他的身家性命。
官大官小是一回事,人家是替皇帝辦差的。
張懋算個球?李孜省以前看不起張懋,現在也瞧不起,就好像他之前就不把保國公朱永放在眼裡一樣。李榮先行過禮,這才近前道:“李中丞,請見諒……今日早朝上,劉閣老把您給檢舉了,說是您有些罪行得細查一下。迫於形勢,陛下差遣咱家前來,請您回去問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