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咱大明要大禍臨頭了!”
劉伯溫和朱元璋見禮之後,對朱元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個。
看著一臉嚴肅認真的劉伯溫,哪怕朱元璋從後世留學了一圈歸來,面對著劉伯溫說出來的這話,也沒辦法做到心平如水,平靜以待。
“禍從何來?”
朱元璋望著劉伯溫詢問。
劉伯溫道:“從空印案而來。”
朱元璋左面眉毛微微一揚:“劉先生覺得,咱不應該如此懲治這些人?
還是說不應該把那些人歷年以來,利用空印吃下去的眾多錢財給擠出來?”
一邊說,一邊指指身邊不遠處的椅子,示意劉伯溫坐下說話。
劉伯溫見此稍微遲疑了一下,便從善如流的坐下了。
話說,這不是他不願意在皇帝面前保持著恭謹,也不是像一些無恥之人說的那樣,他劉伯溫的尾巴翹到了天上去。
實在是如今的皇帝,對待他的態度,著實太好了。
也太過於強勢,做事情不容人拒絕。
上一次見皇帝,皇帝讓他坐,他推辭不坐,結果皇帝竟然親自給他拉椅子。
面對這等強勢、根本不給人任何拒絕機會的皇帝,他還能怎麼樣?只能勉為其難,從善如流的坐下了。
不然還能怎麼樣?要是再不坐,皇帝再親自拉椅子讓自己坐怎麼辦?面對這麼一個說一不二的強勢皇帝,當真是讓人無奈。
劉伯溫暗自嘆口氣。
不過還別說,這椅子坐著確實舒服,比自己家的那個搖椅都舒服。
不愧是皇帝這裡的椅子,就是不一般。
心中念頭飛速飄過,劉伯溫壓下心中的一些喜悅的心情,認真搖了搖頭,嚴肅道:“那些人,就該如此懲治。
許許多多都被元朝的那套給慣壞了,爛到了骨子裡,三令五申,耳提面命都不能讓其悔改,讓其收手。
根本沒救了。
最好的辦法,就是如同上位這樣,找機會狠狠的犁一遍。
如此才能清掃掉諸多的蟲豸,才能讓很多人真的恐懼,收斂上很多。
那些被這些人透過空印弄走的錢財,都是民脂民膏,自當將之擠出來。”
“那為何劉先生還說,咱大明要大禍臨頭了?”
朱元璋不知道是真沒有猜出劉伯溫的意思,還是故意給劉伯溫遞梯子,好讓他繼續往下說。
“上位的這些做法都是好的,可……有些時候,也得考慮一下現實情況。
此番一次性懲治了將近三千的地方蟲豸,確實讓人解氣。
但一下子少了這麼多的官,短時間內難以補齊。
那接下來地方上的稅收等事情,也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甚至於會發生大混亂。
錢袋子太重要了,影響著方方面面。
不僅僅只是稅務本身的事,還會影響諸多其餘方面的事務。”
劉伯溫的意思朱元璋自然明白。
就是以往的時候,地方稅務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縫縫補補,勉強還能執行。
這個時候,一下子拆掉了那多有問題的零件。
直接就給乾宕機了。
徹底不能用了。
想要將其修復,零件根本不夠用,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
“那……劉先生可有什麼好主意教咱?”
朱元璋望著劉伯溫再度詢問。
劉伯溫道:“上位,臣此番前來,是找上位您來討主意來了。
臣思來想去,都沒有什麼妥善解決的辦法。
按照臣所想的那些辦法,哪怕是拼盡全力,都沒有辦法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
劉伯溫說的是實話。
在空印案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他就已經猜到了皇帝將會用什麼辦法來對付李善長。
並猜到了,上位想要趁機好好清洗一下地方的意思。
但是有一個事情,他是至今都沒有想明白。
那就是一次性解決了這麼多地方稅官之後,該怎麼解決地方大量稅官短缺的問題。
要知道,稅務官可不是尋常的官,需要能寫會算,還要懂得做賬,要有專門的能力才可以。
缺口要是小了還好說,湊湊還是能湊夠的。
可是現在,缺口卻達到了恐怖的將近三千!
這短時間內怎麼補?他是絞盡腦汁都想不到解決的辦法。
若是以往,他還會覺得這是上位被眾多的貪官汙吏,以及李善長號令地方官對抗朝廷給惹惱了,上了頭。
要趁此機會,好好的清洗一番地方,打破李善長對地方官府的控制。
其餘地方,根本沒有考慮太多。
對於稅務這些,很長的一段兒時間內會出現的問題,也沒有想什麼太好的應對辦法。
這也正常。
畢竟和打破李善長對地方官府的控制,防止他們再次抱團脅迫皇帝,影響國家大局而言。
清理掉這麼多官員,造成稅務混亂,繼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倒也沒有那麼嚴重了。
屬於可接受的代價。
可是現在,經歷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那次被上位拉著,說了大明的共同理想等話,此後又見識了上位的諸多手段。
劉伯溫對於上位,有了更多的期待。
總覺得上位深不可測,屬於典型的走一步看三步。
對於這次地方稅官短缺的事,未必就沒有相應的考慮。
也是因此,才有了現在這一問。
聽到劉伯溫這話,朱元璋眨巴一下眼,繼而心裡升起了莫大的成就感。
話說,一直以來,都是自己向劉伯溫這個聰明人問計的份,結果現在事情顛倒過來了。
變成了劉伯溫對自己問計策。
這可是上輩子讓自己又是喜歡又是敬佩,又是自卑的劉先生啊!這種感覺對於朱元璋來說,別提有多好。
“哈哈,還真讓劉先生你給說著了,咱這裡,的確有些應對的辦法。
能儘可能的,把不利的影響給降低。”
朱元璋倒也沒有藏著掖著,笑呵呵直接就承認了。
這本就是他在接下來要做的事,現在劉伯溫來問了,這等反過來教劉伯溫的機會,怎麼能錯過?劉伯溫聞言精神為之一震,自己的感覺沒錯,上位真的有辦法!當下就豎起耳朵,準備仔細聽一聽上位的辦法是什麼。
“補充地方稅官的人選,咱已經有了,下次稅糧徵收之前,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到位。”
劉伯溫聞言愣了一下。
上位說出來的這個辦法,和他心中所想有很大的差距。
按照劉伯溫想的,如今最好的解決辦法,也不過是一邊抓緊時間,使出全力,儘可能多的往那些重要的地方派遣稅官。
一邊做出一些別的方面的調整。
上位所想的辦法,應該也超出不了這個範疇。
哪能想到,上位的辦法竟然是趕在下次收稅之前,儘可能的把各地缺失的稅官都給補齊!
劉伯溫自然知道,如今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把各地缺少的稅官都給補齊。
可關鍵是大明現在,根本就沒有那多相應的人員可用啊!
上位短時間內,從哪裡找來這麼多能寫會算,又會記賬核算的人?
如此想著,劉伯溫心中忽的一動,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了他的心頭。
這……上位該不會是準備不拘一格用人才了吧?
接下來,找些掌櫃,能寫會算的夥計,帳房先生等這些,直接破格提升,任命為官?
一念及此,劉伯溫瞬間就急了。
這等辦法確實能解決一下燃眉之急,可這也著實過於胡鬧了。
直接就把選官任官的制度,給大肆的破壞了。
且這些人良莠不齊,裡面多市儈之輩,猛地居於高位,擔任這等要職,只怕會做出一些不太妥當的事情來。
哪怕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那也沒有這麼辦的!依照上位的脾氣,這等事情不是不會做。
當即就要出聲進行勸阻。
不過話到嘴邊又生生忍住了,覺得還是穩一手比較好。
上位的解決辦法,或許和自己所想不同。
“咱準備接下來,讓國子學的學子們,提前結束學業,前往各地充當稅官。”
朱元璋見到劉伯溫明顯會錯了意,已經做好了準備,糾正一下劉伯溫的。
結果劉伯溫居然又憋住了。
這讓朱元璋小小遺憾,失去了一個順理成章在劉伯溫面前人前顯聖的機會。
稍稍停頓一下,見劉伯溫沒有再說話的意思,朱元璋便忍住小遺憾接著往下說,將他的打算告知劉伯溫。
居然是把主意打到了國子學的學生身上了?
聞聽了皇帝的辦法,劉伯溫並沒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心裡面的疑惑反而更盛。
畢竟這是他早在之前,就考慮過、並經過了一系列的考量後,又給否決的辦法。
洪武三年,上位恢復科舉,開科取士。
但只進行了這一次後,就把科舉給停了。
這裡面有李善長等人在明裡暗裡使勁,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上位覺得,透過科舉選拔出來的那些人,大多言過其實。
寫文章什麼的還行,可真的做事了,那是一塌糊塗。
和上位的期望差的太大。
停了科舉後,上位就更加重視國子學,前年開始擴招,準備自己培養合用的人才。
國子學的那些學生,不僅僅學習儒家經典,同時也要學習算學。
如今,國子學裡面的學子,已經有大概四千人了。
這些學子,上位本身就是準備把他們往官員上培養的。
讓他們大批提前離開國子學,前去各個地方擔任稅務官,倒是可以。
但也只是能說的過去而已,實際上真要這麼做,根本行不通。
不然他之前也不會將之排除在外了。
“上位,這……只怕有些不太行。
能寫會算,又能記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不低的算術功底。
地方上,各種賬目來往又多,有些挺複雜,需要學習專門的記賬方法才行。
國子學的學子,能勝任這些的只怕不是太多,有八百人嗎?”
國子學的那些學子們,劉伯溫早就在心裡面算過賬。
現在國子學內最早的那批學子,是三年前招收,學習的時間最長。
雖然每人都要學習算術,但並非每個人在算術上,都能學的很好。
再加上當稅務官,那需要用到的算術學問就更高了。
再加上一些別的原因,五百人裡面能有個三百人可以擔任地方稅務官,就已經頂天了。
前年那一批學子,趕上了上位擴大國子學規模的好時候。
人數有一千五左右,這批人因為學習的時間短,才不過剛剛兩年。
能勝任稅務官的就更少了。
去年的那一批有兩千人,才只學習了一年的時間,除了少數真在算術上用功,或者在算術上,真的有不低天賦的人,絕大部分都不能勝任。
所以算來算去,國子學內能抽調去擔任稅務官的,頂天也就八百人。
相對於三千的缺口,還是差太多。
何況,國子學的這些學生,都是有大用的。
雖上位沒有明說過。
但劉伯溫卻知道,這都是上位為今後清丈田畝做準備的。
這又是一件關係著國朝根本的事。
要是把這些國子學的學生,都給派出去擔任稅官,說不得清丈田畝這事,又得往後推遲幾年時間……
劉伯溫賬算的挺準,基本上和朱元璋前天讓國子學祭酒宋訥,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得出來的結果差不多。
甚至於劉伯溫說算,還多出來了四十多個。
但朱元璋還是笑了。
並否決了劉伯溫的說法。
“劉先生算錯了,咱覺得從國子學裡,找出三千能算賬,又能記賬,可以勝任地方稅務官的學子出來,還是不難的。”
劉伯溫心中疑惑更甚,一時間都禁不住在懷疑,皇帝是不是在故意消遣自己。
這怎麼可能!
除非上位準備弄上大量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去濫竽充數。
真要這麼做了,那可就白瞎了這一次,把地方稅務官員犁上一遍的大好機會了。
“只靠現在這些學子們的水平,那肯定是不成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