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歸來的朱元璋

第184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

那必然要儘可能的把國子學的事情給解決好。

只把這些蟲豸給清理出去還不行。

以往國子學,缺少助教,學官這些了很好解決。

只需要從翰林院這邊,派遣一些人到那裡做事也就行了。

可剛剛經歷了這樣的一個事情,見識到了很多士人的嘴臉是個什麼樣子之後。

對於翰林院的人,自然沒那般信任,起了不少的疑心。

這要是繼續從翰林院這邊派遣,很多人只怕立場和金文徴這些人也沒什麼區別。

把他們派到那邊去,又何異於剛把蟲豸解決,又往裡面親手送來一批蟲豸?當然,並不是說翰林院的每個人都是如此。

而是說,想要從翰林院這邊派遣助教,自然而然就需要多費些心思,進行甄別。

不可能再讓蟲豸荼毒國子學學子,敗壞大業。

可是,不從翰林院裡面,選擇人進行教學。

短時間內想要找到足夠的老師,是真不容易。

這是如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朱元璋對此,早就有了一定的想法。

畢竟金文徴這些人,在上輩子時,就曾聯合起來對付宋訥。

想要弄國子學。

被自己發現後,把金文徴吏部尚書這些人都給解決了。

但動靜沒有現在大。

牽連以及處決的人,也不會有這麼多。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當時,不像現在這樣,把老三給弄到了國子學裡,給他們來了一個釜底抽薪。

另外一方面則是,向後面進行一些深究後,發現牽扯到了自己家標兒身邊的一些人。

一旦把事情給捅破,自然而然會影響自己家標兒的聲望。

標兒對儒家,對這些人的觀感也和現在不同。

自己有一些害怕,會因此影響到自己父子之間的情感。

所以這件事就此打住。

還有一個方面,上輩子時自己然,雖然也厭惡這些人可是,卻沒有太好的辦法,真的把這些人解決後能夠取代。

這些人實在太多,範圍太廣。

可現在不同。

現在他早就進行了一些的佈置,進行了一定的思索。

還是有一些辦法的。

“還如同之前一樣,設定試題,對學生的進行考試。

從名列前茅中人進行選拔,破格擔任助教。

而這個破格提拔,不僅要看綜合成績,同時也要看單科成績。

如果有人在單某一科目上面,特別有才,同樣可以破格提拔。

同時,也要對他們對於物理,算數,農學,以及南北混一這些的態度,進行一定的考察。

若是不行,便是成績好也同樣不要讓其來擔任助教。”

往國子學補充新的助教,朱元璋優先考慮國子學裡面的人。

畢竟國子學裡面的學生,已經經過了一些的薰陶。

整體而言,要比外面進來的要要好的多。

留校任教這事兒,並不新鮮。

畢竟他在後世的時候,就是留校任教。

而他在後世,之所以年紀輕輕,就能成為名校歷史系的副教授。

並不是說他對歷史進行了多少的鑽研,費了多少的功夫。

而是因為,他出身於元末,後面又帶兵打天下。

最終成為了皇帝。

在位三十一年,對於元末明初這都按歷史的瞭解,對於其人而言,那是碾壓式的。

對於六百多年後的人而言,這些是歷史。

可是,對自己而言,確實真實的經歷。

況且自己還身處高位,見到的東西更多。

再加上清朝修四庫全書,毀了很多的東西。

又有有心人編撰改變等等。

令的後世人來看這些歷史。總會有一種霧裡看花之感。

而作為一個,能從最底層一路攀爬廝殺,最終成為皇帝的人。

論起人情世故,真的想要做的話,自己可並不差。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他若只會打打殺殺,可爬不了這麼高,打不下江山,也坐不穩江山。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年紀輕輕,取得歷史學副教授的位置,自然而然便也沒有太多的意外

朱標點了點頭,自己父皇對這個辦法,他之前有想到。

只是,這個辦法,只能對情況有一定的緩解。

不能全部解決缺人的問題。

“讓劉璉也到國子學去任教吧。

咱聽說,這小子在算術上面很痴迷,進行鑽研。

那不到國子學教學可惜了。”

朱元璋點了劉伯溫兒子的將。

劉伯溫如今看來,是個值得信任的人,能託付大任。

而劉伯溫的兒子劉璉,也同樣值得信任。

這是上輩子經過檢驗過的。

上輩子,作為劉伯溫的長子,劉璉的命運並不好。

劉伯溫去世沒幾年,他也死了。

當然不是自然死亡。

而是在地方上清障田畝,建立黃冊時,被一些膽大包天之徒,給填到井裡謀害了。

這事兒牽涉到地方上的那些人。

同樣也能牽扯到胡惟庸的頭上。

而劉璉,能因為這件事而被這些人給謀害了。

從這裡便能看出,在清丈田畝,建立黃冊這等事情上,劉璉乾的是真不錯。

也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汙。

不然的話,那些人不至於會狗急跳牆,對於劉璉用這種手段。

這樣的人,自然應該得到提拔,得到任用。

而他也知道,劉伯溫一直不太想讓他這個兒子涉足官場。

覺得他兒子難以應對,官場裡面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那現在,自己讓劉璉進入到國子學來教書,想來劉伯溫是樂意的。

“讓宋瓚也到國子學裡面教教書。

暫時頂替一下。”

宋瓚是宋濂的兒子,在古文造詣上,自然不必多言。

聽到自己爹的話,朱標不由的為之一愣。

顯然是沒有想到,自己父皇居然會在此時說出宋瓚的名字來。

畢竟,宋瓚可是宋師的兒子。

而這一次,就目前所得到的證據而言,並沒有牽扯到宋濂。

可是宋濂作為自己的老師,當世大儒,還是南面出身的人。

天然就是那些人,彙集的物件,是一面旗幟。

難說是個什麼樣的立場。

尤其是在這等敏感的時刻。

父皇宋瓚進入國子學,擔任助教,這著實有些出人意料。

“標兒,一句話叫做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有些時候要強,有些時候也要用一些手段。

這宋濂,我看最近表現還是不錯。

可以適當的在他身上做一些事情了。

再看看宋濂今後會是什麼表現。

是逐漸的醒悟,逐漸的明白咱這邊的良苦用心。

還是一直因循守舊下去,無可救藥。

宋老頭人還不錯,要是能爭取的話,還是要儘量爭取一下。”

“孩兒拜謝父皇。”

朱標又豈能不明,自己父皇對良苦用心?父皇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來,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景濂先生是自己的老師。

自己這次,又親自下令,解決了吳伯宗。

父皇想要在這事情上,透過宋瓚入國子學教學的事,來進行一定的消除影響,來顧自己這個太子的面子。

朱元璋笑著擺擺手。

“咱爺兒倆,不必這般客套。”

隨後朱元璋又說了三人,都是有官職在身的。

其中有一個,已經做到了六品官。

“父皇,這……只讓他們去當個助教,和那些不久之前,還在國子學上學的助教平起平坐。

他們心裡面,只怕也不會太樂意吧?”

六品官身,突然間就來到國子學,去當一個連個品級都沒有的助教。

這事放在他們身上,他們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朱元璋聞言笑道:“他們有啥不滿意的?咱這個皇帝,都準備在接下來擔任國子學的祭酒了。

一個六品官,去當國子學助教,還能委屈了他不成?”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