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憶錄

第382章 不要做什麼壞事都推到大野爽身上

金鏞城外,眾臣雲集。

洛陽城中,每日都有著想要拜見李爽的官員,不過,他們大多不得其門而入。

直到,眾人所見,一人一驢,緩緩而來。

來者所著布衣,背上揹著斗笠,身上揹著兩個酒葫蘆,驢掛袋之上也勾著兩個大酒葫蘆。

哪裡來的酒鬼?

眾人疑惑時,卻見這個酒鬼騎著驢,已然穿過了浮橋,向著城門而去。

更讓眾人驚異的是,城門口的守衛居然沒有攔他。

威震河北的殷州都督李元忠並沒有想象中的威武,反而很是邋遢,頭髮亂糟糟的。

侯景早在門口迎接,見李元忠來,直接將他和他的驢牽到了城中。

金鏞城甲城之中引進谷水為池,池中有一浮島,此刻正在起一座宮殿。

李元忠醉醺醺的,騎在驢上,繞了浮島一圈,等到達了百尺樓,忽然聽得一聲。

“老兄,你可來了!”

李元忠眯著眼,看著李爽的身影,拱手道:

“秦王!”

只是剛剛說完,就醉的不醒人事。

李元忠再醒來之時,已然在百尺樓中,躺在了李爽的床榻之上。

“這是……在哪?”

“老兄醒了!”

李爽拿著一碗醒酒湯,來到了李元忠身邊,遞了過去。

“來,解解酒意,還溫熱著!”

李元忠正要起身,卻被李爽按下了。

“你我之間,還需要如此麼?”

李元忠有些坐不住,接過了醒酒湯,喝了一口,解釋道:

“秦王招我前來,不想路遇好酒,貪杯了些,誤了秦王之事。”

李爽聽完,大笑道:

“無妨,老兄要是想,我這裡有的是酒,儘可飲之。”

聽了這話,李元忠酒蟲被勾了起來,道:

“多謝大王,咱什麼時候喝啊?”

此時的酒分果酒和糧食酒,各地的酒類品種也很多。

其中果酒主要是葡萄酒。

漢時葡萄就已然從西域傳到了關中,如今皇家林苑以及公卿的莊園之中都會種植,用以釀酒。

眼看著李爽拿來了一壺葡萄酒,李元忠也是來者不拒,放在鼻子前聞了聞,道了一聲:

“好酒!”

李元忠剛要喝,卻被李爽攔住了。

“酒雖好,我怕你老兄喝起來沒完,忘了事了。”

李元忠嘿嘿一笑,道:

“先說正事!”

李爽將李元忠帶到了書案旁。

百尺樓上視野開闊,可見金鏞城周圍的軍營、馬場以及閱武場。

從金鏞城直到北中城,一路上的渡口、驛站,如今都被李爽掌控。

李元忠看著這一切,讚道:

“真是兵馬雄壯!”

說著,李爽招了招手,李元忠湊了過來。

卻見書案上,擺放著許多鐵礦、煤礦的資料,以及冶鐵作坊的建造。

李元忠有些驚訝,因為這不是要建造一座兩座作坊,可是要建造一座大型的冶鐵鍛造製作中心。

李元忠問道:

“秦王想要在哪裡建這些?”

“襄國!”

李元忠終於明白了,李爽為何找他來了。

當年秦國以宛城為冶鐵中心,導致了之後的數百年,南陽的宛城一直是天下大都會之一。

如今,李爽要在河北也建造這麼一座冶鐵中心,雖不及當年的宛城,怕也不會是一件小事。

“秦王是想要我來主持?”

李爽點了點頭。

李元忠除了是趙郡李氏出身,李魚川的族長之外,還是太行山以東所有社會不安定因素的話事人。

當初他一令而下,立刻能夠聚集出一支大軍,佔領殷州,可見其手段。

李元忠沉默了許久,臉上的酒意也消失了。

“如此大事,秦王信得我?”

“老兄乃是不二人選!”

李元忠聽了,也不矯情,拱手道:

“如此,必不負所托!”

“得兄一諾,勝過千金!”

……

宇文泰近來很不爽,不只是因為他們家隔壁就是高歡的宅子,更是因為眼看著高歡家宅子已經建的有模有樣,他家卻因為缺少材料不得不停工了。

而今日,他又被李爽叫到了百尺樓中,同行的還有高歡。

“黑獺,你家宅子怎麼還不起牆,有什麼難處跟我說,咱們兄弟還客氣什麼!”

“有勞賀六渾了,不妨事的!”

看著高歡那得意的模樣,宇文泰就氣不打一處來。

不過宇文泰被稱為冷麵王,便是心中再怎麼生氣,也不會流露在外的。

兩人透過了金鏞城外的守衛,進入了百尺樓之中。

此時,李爽的身後還坐著一個男子,正自顧自的喝酒。

宇文泰有些心驚,什麼人敢在李爽這裡如此放肆?

不過,這個人高歡卻很熟悉。

他坐鎮鄴城時,李元忠曾經來見過他。身為殷州都督,李元忠的轄地就在高歡掌控的相州隔壁。

不過,高歡也沒有過多的表示。

畢竟,李元忠只顧著喝酒,也沒有理會他。

“大王!”

高歡、宇文泰身為名譽上將軍,理論上歸天策府管轄,屬於秦王的屬臣。

“你們坐過來些!”

李爽將他們兩人招到了身前。

兩人有些奇怪,畢竟,李爽以前可從來沒有這麼親切。

他們兩人湊了過來,卻見李爽的桌案上,此時擺放著很多的資料,包括曲轅犁、紡織機等生產工具的設計圖紙。

“六鎮亂後,河北喪亂,爾等牧守一方,當以恢復農事為要。本王欲在幽州、定州、相州各建作坊,製造農具,以惠百姓。爾等以為如何?”

與李元忠掌控的冶鐵作坊不同,在相州和幽州建立的冶鐵坊,能夠製造的並不是軍事用鐵,而是民用的,作坊之中生產的也是農具。

相州的鄴城和幽州的范陽乃是高歡、宇文泰的大本營,定州的刺史叱列延慶也早就投降了晉陽。

在襄國建立冶鐵中心,為以後河北的府兵提供兵器、甲冑的同時,也需要大量的農業工具投入生產。

如今的河北,至少有十萬戶屬於秦王的封邑下的領民。

不過這些封邑並不是連在一塊的,而是散落在河北各州各郡之中。

整個河北戶口超過百萬,高歡、宇文泰治下的百姓,還有那些世家大族管轄的佃農、鄉民,各方勢力都是交織在一起,而不是涇渭分明。

這也是河北能穩定的一個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