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們穿越到北宋

第318章 好兒子

更重要的是,明朝缺乏對蒙古文化的深入瞭解和利用。蒙古人信奉藏傳佛教,但明朝並未有效利用這一宗教影響力,而是單純依賴軍事和經濟手段,這種單維度的治理方式,使得明朝始終無法在蒙古建立穩定的統治秩序。而清朝在蒙古地區大力扶持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鼓勵蒙古貴族子弟出家為喇嘛,由於喇嘛不能婚娶,蒙古的人口和戰鬥力逐漸下降。

到了民國時,蒙古的人口降到了不足五十萬,而當時出家人數仍高達總人口的12.8%。

可見清朝治理草原的手段有多成功。

這些都是大宋可以借鑑的。

在這裡,張純給趙俁貢獻了大量可行的手段,她的一些“想法”讓蔡卞等人都拍案叫絕。

趙俁也不吝誇讚張純,甚至問張純想要什麼獎勵?

誰想,張純卻對趙俁說:“官家,臣妾不要獎勵,臣妾只想官家誇讚一下我兒趙樘,他剛經歷九死一生……”

說起此事,趙俁心裡其實很複雜。

趙樘第一次引起趙俁的注意,就是他、趙壽、趙楷跑去參加科舉,而且還高中了。

當時,趙樘甚至考了個探花,成績竟然比趙佶還好。

那時,趙俁是真記住了趙樘這個兒子。

不過趙俁卻認定了,那是張純押對了題。

現在想想,就算是張純押中了題,當時還不滿十三歲的趙樘能有那樣的表現,也已經很不錯了。

後來,趙樘更是隻用了三年時間,就讀到了上舍生,證明他本人絕對不只是靠張純押中題才考中探花那麼簡單。

這次趙俁御駕親征,趙樘先是單槍匹馬去說服了生活在古北口的一眾契丹部落交出來了古北口,又在此戰當中,選擇去最危險的第一線去拼命。

趙樘的表現,已經不是一般的耀眼了。

甚至都可以說,如果趙壽有一天不能勝任太子之位或者出了什麼意外,趙樘或許是那個最適合接替趙壽太子之位的皇子。

換而言之,張純的目的達到了,她培養出來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兒子、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儲人選。

只是,趙樘太有野心、膽子也太大了,他適合開疆拓土,不適合當個守城之君。

這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畢竟,一個開疆拓土的皇帝后面,最好是一個守城的皇帝,那樣對王朝來說可能更有益處。

而且,趙樘不僅自己去第一線拼命,他還把趙俁未來的元帥岳飛帶去第一線拼命。

這種方式是鍛鍊人,但也太危險了,要知道,前線將士的陣亡率可是非常高的,對手還是金軍這麼強大善戰的軍隊。

毫不誇張地說,趙樘和岳飛能在此戰中活下來,真是有點運氣。

從一個皇帝的角度來說,趙俁是希望趙樘和岳飛經歷這樣的鍛鍊的,因為他們真能從最底層爬起來,才更能堪當大任。

也就是說,張純給趙樘選擇的路線是沒錯的。

可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說,趙俁雖然想讓自己的兒子接受鍛鍊,卻不想讓他們真的冒險。

這也是趙俁為什麼把自己參加此戰的兒子大多都放在了空心陣中的緣故。

實際上,趙俁不想褒獎趙樘的行為,因為他怕自己別的兒子有樣學樣。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一旦真有那一天,趙俁可就要白髮人送黑髮人了,哪怕他兒子再多,也不想有這樣的經歷。

可話又說回來,即便不戰死沙場,趙俁每年都會死三五個兒女,多時甚至一年都能死上十個八個兒女,真要是有幾個戰死沙場的,他可能也就是傷心一時,不會痛徹心扉、傷心欲絕。

沒辦法,趙俁的兒子實在太多了,很快就會超過穆來·伊斯美爾,喪子之痛或許真沒有擁有一些優秀的兒子重要。

總之,趙俁很糾結。

在這樣複雜的心情下,趙俁答應了張純的請求,見了趙樘。

都不用仔細去看,趙俁就能發現,趙樘長得跟自己至少有七分相似。

這無疑讓趙俁跟趙樘更親近。

可因為不熟,一時之間,在只有父子倆獨處的時候,趙俁真有點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父愛。

過了好一會,趙俁才說:“你娘對你期待較高,故而難免對你嚴厲些,你不要怪她。”

趙樘恭恭敬敬地回答:“兒臣習慣了,不覺得苦,且兒臣知曉,我娘嚴厲,乃為教兒臣成才,可堪當大任,非有他意。”

趙樘懂事的讓趙俁有些心疼,畢竟他還不到十六歲,就文韜武略,通情達理,擁有不屬於他這個年齡的成熟,這說明他自幼便承受了遠超同齡人的壓力與責任。

趙俁心中暗自思量,這樣的孩子,若生於尋常人家,或許能無憂無慮地成長,享受童年的歡愉,但身為皇子,命運一定會將他推向了更為波瀾壯闊也更為殘酷的舞臺。

趙俁心疼趙樘三秒,說道:“好兒子。”

接著,趙俁語氣一轉,又說:“你娘已然教你許多了,足夠你受用一生,今日為父再教你點保命手段。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

趙俁教趙樘的東西很簡單,總結一下,就兩個字:低調。

成大事者,不僅要有披荊斬棘的銳氣,更需有韜光養晦的智慧。在這宮廷與朝堂的漩渦之中,太過張揚只會引來無謂的猜忌與災禍。

趙俁望著眼前這個尚顯稚嫩卻已透出幾分堅毅的兒子,心中既有欣慰,又夾雜著幾分期待。

趙樘果然很有悟性,當即就表示,他以後不會再高調了。

讓趙樘離開後,趙俁又將趙建他們幾個什麼都不懂就靠著一股莽勁匿名跑去危險的第一線參戰的自己的兒子給叫來。

對於這些兒子,趙俁沒有獎勵他們,而是跟他們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等趙俁罵完,他們很委屈的離開了。他們想不明白,自己都這麼努力了,為了引起父皇的注意,連命都不要了,可到頭來,父皇為什麼不僅不表揚自己還批評自己?

沒過多久,他們就發現,自己被悄無聲息地調到了關鍵部門去鍛鍊,發展的明顯比那些不努力的皇子好多了,哪怕那些皇子的母親出身名門或是比較受趙俁寵愛。

後來,趙俁回宮後,他們的母親也常被趙俁翻了牌子,有人甚至因此又懷孕了。

比如,已經有十多年沒再得到過趙俁臨幸的周氏。

這他們才明白,趙俁既希望看到他們從基層做起得到充足鍛鍊又不願意他們經歷危險更不願他們的兄弟效仿他們的複雜心情……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