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們穿越到北宋

第315章 趙俁VS完顏阿骨打

十幾天後,烏歇和高慶裔再度到了平州,榆關守將楊志傳來報告說,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遣使副訪問。

宋江一邊派人去燕京通知趙俁、一邊派人將烏歇和高慶裔接到了平州。

不久之後,行營安排趙良嗣和馬擴,擔任館伴負責接待,前去平州見烏歇和高慶裔。

烏歇和高慶裔將完顏阿骨打的戰書交給趙良嗣和馬擴,戰書上說:

“大金皇帝致書於大宋皇帝閣下:

既憑來信,復沐使音,未孚結納之誠,難避重煩之議。兩朝之事,若不互相容會,須至爭戰。夫如是,則豈惟菑危轉甚,更恐生靈枉罹塗炭,是用遣人,以俟雅報。蓋以大宋皇帝收容契丹皇帝,又助契丹更換皇帝,欲聯契丹以抗我大金,況承來文,若謂更有可議,務在通融商量,卻不知悔改……”

完顏阿骨打這就是在說:你和我要是誰都說服不了誰,大金和大宋就得幹這一架,咱們誰贏聽誰的。我完顏阿骨打可是文明人,揍你之前,先派人跟你說一聲。還有,我之所以要揍你,就是因為,你護著殘遼不讓我消滅,我都已經派人警告你了,可你卻死不知悔改。本來呢,我看在你願意跟我交易的份上,想好好跟你說這件事的,可你不識抬舉,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我最後再問你一遍,你到底交不交出耶律延禧父子和殘遼之人?如果還不識好歹,可別怪我手下無情了。

這是一封很明確的戰書。

按說,趙良嗣和馬擴應該在第一時間回燕京城,將完顏阿骨打的戰書交給趙俁。

可趙良嗣和馬擴卻當著烏歇和高慶裔的面拆開了完顏阿骨打給趙俁的戰書。

這當然是趙俁事先吩咐的。

實際上,趙俁君臣已經料到了,宋金之間必有這一戰,並且都已經調兵遣將備戰了。

對此,肯定有大宋保守派大臣勸過趙俁不要跟金國打這一仗,他們甚至說出這是遼金之間的戰爭與大宋無關這樣的話。

還有人說,大宋之所以能收復燕平地區也是藉著金國的勢,而且完顏阿骨打對趙俁又尊敬又好,不僅將自己的三個女兒全都嫁給了趙俁,還將三百個金國的貴族之女嫁給了趙俁,並且送了三百多個遼國美人給趙俁,話裡話外都是勸趙俁不要恩將仇報,得罪金國這個新鄰居。

其實,趙俁很清楚,勸趙俁不要跟金國交戰的大臣,一方面是,保守,不願意大宋打仗;另一方面是,金國佔據了北方,是大宋重要的貿易伙伴,跟金國貿易,能讓大宋,也讓他們賺到不少錢。

趙俁沒理這些短視的人,他十分清楚,女真人有多狡詐,有多兇狠,有多貪婪,不狠狠地打疼他們,他們絕對會永遠惦記大宋的財富和女人,甚至比遼、夏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於是,趙俁力排眾議,決定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基於此,趙良嗣和馬擴來見烏歇和高慶裔之前,趙俁就讓他們全權處理金國的挑戰,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來回遣使通訊上了。

看過完顏阿骨打的戰書後,趙良嗣說:“兩大國之間事,且須商量,何故如此?”

烏歇說:“軍馬已起,商量甚?”

高慶裔把話拉回來了一些,說:“若是急著手腳也好商量,只是須貴朝算計一下,將自阿果以下遼人皆交出來,再輸些歲幣,也能存取大宋宗廟社稷。”

趙良嗣說:“貴國皇帝輒言舉兵,其意何也?”

烏歇回答說:“兵已起,已不須商量,我大金今兵分兩路南下,不許殺戮人民,只是傳檄撫定,你朝準備應戰即可。”

趙良嗣說:“兩朝許多事講好,今卻連招呼也不打便起兵,是甚道理?”

高慶裔回答說:“只因貴朝失道理,所以才導致如此。”

馬擴悠悠地說:“兵者兇器也,天道厭之。貴朝吞了契丹許多國土,亦是借本朝聲勢及幫助。今一旦不顧以前契義誓好,便先舉兵,已有取死之道,且不知一旦開戰,日後干戈幾時定得!”

烏歇說:“我大金皇帝陛下若怕貴朝事力,便不敢來戰也。”

高慶裔說:“事已如此,自家這裡鬥口做甚?貴國不交出所有遼人,輸我大金歲幣,你我兩家已無法避免這一戰也。”

馬擴淡淡地說:“看來貴朝聽狂悖之言,卻把本朝作破落契丹看待,但恐後來自取禍患不小耳!”

烏歇微微一笑,臉上有自得之色。

趙良嗣和馬擴見已無法交談下去,金國這是鐵了心要跟大宋一戰,便拿出趙俁給完顏阿骨打的戰書:

“戰書:

以兵戈相脅,實非兩國和好之道。昔者,遼金之爭,本與大宋無涉,許通互市,交易有無,蓋念邊民相安,不欲干戈妄起。然朕念及人道,不忍見生靈塗炭,故出手斡旋,欲使三國共享和平,各自生活,非圖他利也。

今爾以朕助遼為辭,欲興兵戈,欺朕不敢戰耶?

昔漢武帝逐匈奴於漠北,唐太宗平突厥於萬里,我大宋雖以仁厚治世,然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志,未嘗稍減。爾若執迷不悟,朕必御駕親征,犁庭掃穴,以清妖孽!

不必多言,爾要戰,便戰!

大宋皇帝御筆。”

烏歇和高慶裔真沒想到,趙俁不僅不考慮他們大金國提出來的“議和”條件,還早就準備好了戰書,這明顯是,早就準備要跟金國一戰了。

烏歇感覺,趙俁根本就沒看得起他們大金國,很憤怒,發誓要給趙俁點顏色看看。

高慶裔則感覺有些不對。據他所知,趙俁並不是一個衝動的人。退一步說,趙俁衝動,大宋的那些大臣也都比較畏戰保守,大宋怎麼會如此輕易便做出開戰之決定?這其中定有蹊蹺。高慶裔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莫不是大宋有什麼倚仗,才如此有恃無恐?’

烏歇卻不管這些,他當即就跟趙良嗣和馬擴定下了開戰的時間和地點。

……

宋金雙方商定的決戰的戰場是灤河河谷。

此地由燕山山脈北麓的多條支流沖積而成,地勢相對平坦,河谷地帶開闊,能容納上百萬人馬規模的軍團展開、佈陣和機動,符合大兵團野戰的需求。

此地是松亭關、古北口等關隘北上的必經通道,北接遼中京,南通燕京,既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也是從燕地北上進入東北的核心走廊。

灤河河谷一直都是遼軍南下和宋軍北伐的關鍵戰場。例如,北宋雍熙北伐時,東路軍曾試圖經此通道北上,目標直指遼中京;遼軍南下也常在此區域集結,依託河谷地形展開攻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