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第1649章 憂傷的戈登

水泥船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僅憑早期的水泥船工藝,估計要將船身造得非常厚才能解決。

然而這會導致水泥船的重量進一步增加,這會極大地削弱其載重效能和航速。

這兩點其實非常致命,載重量小就意味著運輸效率下降,而航速慢則意味著機動性差。

從商業角度講意味著更低的單次收益,更長的週轉週期,以及更低的利潤,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在軍事角度則更為致命,正所謂兵貴神速,這些笨重的傢伙很難做到這一點。

更可怕的是它們無法追擊潰退的敵軍,更無法脫逃敵軍的追擊。除非雙方都不使用戰術,選擇死戰不退,否則水泥船很難發揮其理論上的戰鬥力。

此外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水泥船本身防護力確實驚人,但那只是對於船隻本身來說,其上的船員們卻並不安全。

尤其是那些甲板上的戰鬥人員,水泥船被重炮命中之後會濺起大量十分致命的石塊,其威力堪比霰彈。

至少對於此時的奧地利帝國而言,沒有選擇這條捷徑的必要。

而且路易·蘭波特的名聲並不響亮,他雖然在工程學和材料學方面有些貢獻,但他的本職其實是一名農場主,他更專注於農機領域,發明水泥船更多是憑藉一腔熱血。

拿破崙三世親自拒絕了路易·蘭波特之後,他也就不再去想那些家國大事了,他選擇迴歸家庭與妻子共度餘生。

此後路易·蘭波特並沒有繼續捲入大國博弈之中,從某種角度上講也是一種幸運。

此時奧地利帝國的義務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普魯士的義務教育已經開展了一百多年,新生入學率更是超過95%已經可以算是基本完成。

普魯士政府為了普及義務教育堪稱是不擇手段,除了罰款和刑罰以外,普魯士政府在耶拿之戰之後還宣佈:“不登記入學就不髮結婚證書,無法繼承遺產和土地。”

相比之下奧地利帝國的手段就柔和得多,弗蘭茨更多的還是靠騙,靠食物、金錢把孩子誘惑進學校完成學業。

奧地利帝國本身結構過於複雜,弗蘭茨如果採取強制手段,那麼必然會導致一系列人間慘劇發生。

而且民族太多,反賊和潛在的反賊也多,只能由國家和教會緩慢推行正規教育,不能將教育權力隨便下放,否則培養出來的是帝國的棟樑,還是掘墓人還不一定。

多山的複雜環境也為教育的普及增加了難度,前面提過多次在此不做過多贅述。

此外奧地利帝國的工業實力強大,但從本質上講卻是一個農業國,人口集中低也增加了教育成本。

至於所謂的傳統觀念在強權面前反而是最不值一提的阻力,最好的例子就是加利西亞。

按照當地的傳統,無論是烏克蘭人,還是絕大多數的波蘭平民都不被允許讀書,甚至被要求遠離學校和以免玷汙了前人的智慧。

按照習俗,他們被鼓勵成為農民和士兵,唾棄知識。

“鋤頭勝過筆桿,刀槍重於詩篇。”——加利西亞諺語

然而在弗蘭茨推行義務教育之後,當地的長老們會帶著民兵挨家挨戶地“請”孩子上學。

類似的還有特蘭西瓦尼亞和多瑙河兩公國,以及奧地利帝國在巴爾幹地區的那些新領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