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古巴之所以能發展如此迅速,除了弗蘭茨的設計和奧地利帝國大力扶持,以及古巴優越的自然條件以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政清人和。
所謂的政清人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有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這個正直、鐵腕且有莫大背景的總督在。
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僅僅是作為弗蘭茨兒時的玩伴這一點,就足夠讓官場敬畏,更何況他還是科羅拉夫伯爵的長孫,萊布斯泰因斯基家族的繼承人。
(科羅拉夫伯爵,曾經長期擔任奧地利帝國的內政大臣與梅特涅親王分庭抗禮)
對於普通官員來說收買這種人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想逼迫其妥協更是天方夜譚。
其次德拉孔查這個熟悉古巴的總督顧問也功不可沒,他畢竟當了這麼多年的古巴總督對當地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都十分熟悉,更是一個浸淫官場多年的老油條。
兩人合力之下幾乎沒人敢陽奉陰違,即便是有也很難遁形。
把政清人和的首功歸功於地方的最高長官雖然有點個人崇拜的嫌疑,但實際上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頂層無能或者失能,甚至負能量,那下面的人即便想把事情做好也是困難重重。
阿卡多夫·馮·萊布斯泰因斯基志不在此,此時的古巴也沒人能拿的出讓他心動的籌碼。
然而弗蘭茨和阿卡多夫本人都很清楚他並不會一直留在古巴,這裡對於他的人生來說不過是一條板而已。
當然如果阿卡多夫是個鼠目寸光之徒,弗蘭茨會毫不猶豫地幹掉他,這樣的人能量越大越危險,弗蘭茨可不會留個定時炸彈在這麼關鍵的地方。
不過在這之後弗蘭茨很難再找出這樣一位總督,其實作為帝國海外的總督,手中的權力和國王也沒什麼區別,能不被腐蝕的要麼是地方太小,要麼是地方太窮。
巴塔哥尼亞五年不到的時間裡換了三位總督就是最好的證明,抵抗誘惑是很難的,哪怕一群被流放的猶太人在巴塔哥尼亞那樣鳥不拉屎的地方也能把兩位總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能知道權力是有多麼誘人。
其實殖民地之所以混亂,很大程度上就是地頭蛇對公權力的腐蝕。之前古巴的那些大莊園主就是如此,他們一開始就是這麼蟲豸嗎?
真的未必。他們曾經也是一群敢於開拓,積極進取之人,否則也不會千里迢迢跑到美洲創下這番基業。
然而他們憑藉手中的經濟實力和那些權力尋租的官員相互勾結,逐漸獲得對地方經濟和土地的絕對掌控權,進而再將手伸向行政、司法、治安,甚至是軍隊武裝。
最終將這個地區轉化為家族的私產,殖民地的地方政府也不過是他們手中的工具而已,但民眾恨的卻是帝國。
所以這些家族才能高枕無憂,畢竟無論是哪個國家佔領了古巴,他們都是這裡的統治者。
正因為如此唐·佩奧力和他夥伴們才會如此膨脹,在他們看來每天和這些總督演戲不如自己當總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