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永恆就是宇宙本身。
無論是星辰太陽都只是永恆身體內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而希芙和格爾呢?
他們只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的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挺繞的,但大概意思應該不難理解。
他們太渺小了。
很快格爾罵累了,然後開始哭泣起來了。
希芙有點不知所措。
希芙都忘記了自己上一次哭泣是什麼時候了,阿斯加德人更是唾棄流淚,他們覺得流淚太可恥了,除了小孩,無論男人女人,都視流淚為軟弱的象徵,更加沒人會去安慰。
所以希芙沒學過怎麼安慰人。
再者說。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我們總愛用目光丈量他人的生活,卻往往只觸碰到表層的紋理。就像站在岸邊看浪,只看見雪白的浪花翻湧,卻看不見海底暗流如何撕扯著礁石。正如三毛說的:“你若瞭解從前的我,或許能懂得現在的我為何裹著鎧甲行走。”
在未踏足他人的荊棘路前,所有的解讀都可能是浮在水面的浮萍,看似真切,實則離根系甚遠。
理解他人的痛苦並非易事。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即使是面對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人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例如,一個從小在溫暖家庭中長大的人,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對親情如此淡漠;一個事業順遂的人,或許無法體會失業者的焦慮和絕望。如果我們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他人,往往會得出片面甚至錯誤的結論。《增廣賢文》中有言:“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這句話提醒我們,批評他人時要先反思自己,寬容自己時也要學會寬容他人。然而,現實中我們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對自己寬容,對他人苛刻。這種雙重標準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矛盾。真正的理解需要放下偏見,設身處地地思考他人的處境。只有當我們嘗試走進他人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明白他們的選擇和行為背後的原因。
勸人向善本是一種美德,但如果不分場合、不問緣由地勸善,這種“美德”就可能變成一種傷害。例如,面對一個因長期遭受不公而憤怒的人,如果我們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你要學會寬容”,這種勸誡不僅無法平息他的情緒,還可能讓他感到被忽視甚至被羞辱。因為這種勸誡的背後,隱含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你沒有我豁達,所以你錯了。
在《論語》中,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黃金法則。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勸善的行為:如果我們自己未曾經歷過他人的痛苦,就不要輕易要求他人以“善”應對。真正的善良不是要求他人如何做,而是尊重他人的感受,並在他們需要時提供支援。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善良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義務。”我們可以鼓勵他人向善,但不能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標準。
勸人放下也是如此。
你特麼又沒死全家,你讓人放下……說的輕飄飄的。
這就是一種傲慢!
因為你把別人的家人不當一回事。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來自心靈雞湯的精神安慰,還是具有某些促進作用的,如果化為雞血,更是有了對世界較為樂觀積極用途。但是動輒就灌雞湯,這會讓人有點喝著喝著就厭煩了的感覺。請聽這樣的雞湯,“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礪了你的心志!請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請感謝欺騙你的人呢,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請感謝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請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雞湯灌得太多,會讓人迷糊,甚至消化不良。雞湯永遠是給別人的。生活中發生的悲歡那只是別人的故事,自己身上的才是事故。
有些事,是別人的故事。而對於自身發生的,沒有誰可以輕鬆地度過,沒痛苦的蛻變後,就不會有風暴之後的平靜。
有些人你不計較,如果你的大度沒有底線,他還真蹬鼻子上臉。有的人變本加厲,只因你好欺負。有些人,如果一昧忍讓,只會助長他的囂張氣焰。感同身受只是一句安慰別人的話。因為永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勸人家大度。紮在身上的刺,你可以幫助拔下來,但是,不要落井下石,安慰沒錯,需要適度。你不是他,他的事情你無法參與,他的傷也只有自己撫平。生活中就是那樣,聽了別人三言兩語,自己就哲人上身了。不瞭解內情還是少評論,不多嘴。有些外傷可以癒合,有些內傷侵入血液,一輩子都抹不去了。
所以希芙也沒打算安慰。
最後格爾還是自己停下了。
然後他看向了永恆的雕像。
“你到底想要什麼?就為了讓我再經歷一次那種無能為力的痛苦?為什麼你們神靈都這麼惡毒?”
永恆的雕像依然靜靜佇立。
但奇怪的是,希芙和格爾都能明白,永恆在對他們說話。
永恆能說話是理所當然的,他會這個宇宙所有的語言,哪怕最小的微生物之間的交流,和最複雜的語言體系,他都會,不管是存在於過去,還是沒有出現的未來中的語言,永恆也會。
但他不太能和人直接交流。
因為那玩意就不叫交流了,叫做碾壓。
他的話語,可以讓一個生物直接從物理層面直接化為齏粉。
嗯……這形容好像有點克蘇魯神話中的盲目痴愚之神阿撒託斯一樣。
不過仔細想想,兩者在設定上的確很像。
總之,作為宇宙的終極神靈,他的位格過於的高了,以至於,他們直接和生命進行交流變得非常非常危險。
但這並不妨礙永恆把自己想法傳達出去……這一點比阿撒託斯要強。
永恆解答了疑惑。
他並不惡毒……但他的確會注意宇宙每一位生靈的一切。
這是他的本能,他代表宇宙的一切,不管是格爾,還是任何一個人,他們本身就是永恆的一部分,他們身上發生的一切,也同樣是永恆的一部分。
當然,他也的確喜歡觀察這些生靈的一切。
但他卻從不干涉生靈的一切,生命的出生到死亡,永恆只會靜靜地看著,不會插手。
當然,也會有例外。
比如找到他的人,可以向他提出一個願望。
他之所以‘播放’格爾的一生,更加不是故意羞辱格爾,而是讓格爾看清楚自己,讓他能夠不受任何影響的,以自由意志來決定自己願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