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7月25日。
伊蕾娜夫婦發表了第二篇關於超鈾元素的論文。
他們採用共沉澱法,以57號元素鑭作為沉澱劑,成功沉澱出“超鈾元素”。
然而,當對其進行理化性質分析時,卻發現這些超鈾元素的性質更像是89號元素錒。
結果跟第一篇論文中的90號元素釷有細微的差別。
論文一出,再次震動了核物理領域。
“天啊!”
“小居里夫婦這是要做什麼?”
“不是檢測超鈾元素嗎?怎麼現在的產物全是鈾以下的元素?”
“.”
一時間,學界議論紛紛。
然而,還沒有等眾人消化完畢。
緊接著,伊蕾娜的第三篇論文發表了。
在這篇論文中,她更深入地研究了沉澱的“錒元素”。
這次卻得到了一個極其驚人的發現!
“新元素可以從錒元素中繼續分離出來,說明它不是錒。”
“但它又能夠與鑭元素形成共沉澱。”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新元素就是57號元素鑭的某種同位素。”
“當然,我還是堅信超鈾元素存在。”
“或許,這是一種非常新的超鈾元素的同位素。”
譁!
論文發表後,頓時掀起了滔天巨浪!
92元素鈾竟然生成了57號元素鑭?
這豈不是相當於把鈾原子核一刀劈為兩半?
這怎麼可能!
“天啊!”
“難道中子能把那麼重的鈾原子核轟擊成兩半?”
“這簡直和天方夜譚一般!”
“小居里夫婦的實驗一定出錯了。”
這一次,再也沒有人敢認同了。
伊蕾娜的第二篇論文至少還有點可信度。
中子因為各種巧合,轟擊掉鈾原子核的一角,形成89或者90號元素。
這並不違反現有的核裂變理論。
即核裂變總是生成跟原元素序數相近的新元素。
但是第三篇論文的觀點就太驚世駭俗了,打破了這個束縛。
甚至連伊蕾娜自己也覺得匪夷所思。
所以,她認為那是一種無法理解的超鈾元素。
事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德國。
邁特納和哈恩看完論文之後,頓時直搖頭。
他們完全不相信中子會有那麼大的能量。
而且重金屬元素的原子核也不可能那麼脆弱。
不然的話,這些元素在自然界根本就無法存在了。
哈恩思考後,說道:
“小居里夫婦的共沉澱法有點問題。”
“沉澱物中有可能本來就包含多種元素,但是他們只檢測出來了鑭。”
邁特納說道:
“而且他們的論文很明顯沒有經過詳細的研究就發表了。”
哈恩取笑道:
“估計是怕再次錯過什麼重大發現了。”
“畢竟之前他們已經錯過了反電子。”
二人相視一笑。
於是,二人和施特拉斯曼一起開始重複伊蕾娜夫婦的實驗。
他們希望用最無可爭議的實驗結果來否定第三篇論文。
義大利。
費米在看完第三篇論文後,也大驚失色。
如果伊蕾娜的實驗為真,那麼他的超鈾元素就是徹底的笑話了。
然而,科爾比諾卻毫不在意地說道:
“費米,你要自信!”
“這些論文都證明不了什麼。”
“大家都只是在蹭你的熱度。”
費米在對方面前,也不好講的太多。
這時,科爾比諾問道:
“對了,你說找我有什麼事情?”
自從費米發現超鈾元素後,科爾比諾心情大好。
這段時間,他經常來研究所裡視察。
今天費米說有些事需要他的幫忙。
費米說道:
“是這樣的,部長。”
“我想在羅馬舉辦一次國際核物理大會,專門討論核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大家再次審查超鈾元素的問題。”
費米始終放心不下超鈾元素。
他想在各位大佬的見證下,對其來一個蓋棺定論的結果。
譁!
科爾比諾一聽,當即興奮地說道:
“這是好事啊!”
“這種國際科學大會是最能彰顯國家實力的。”
今年的物理奧賽也在羅馬舉行。
但是物理奧賽的重要性顯然比不上核物理大會。
如今的費米在核物理領域可謂是弄潮兒般的角色。
義大利舉辦核物理大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費米說道:
“那就需要部長你多多支援了。”
他不是布魯斯教授,富可敵國,想舉辦什麼會議自掏腰包就行。
費米雖然是羅馬大學的教授,但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援,才能舉辦這種大型科學活動。
科爾比諾拍著胸脯道:
“費米,你放心。”
“我會協調義大利科學院全力支援你。”
“此外,我也會幫你拉一些贊助。”
“昨天伏打基金會的人還找到我,想要投資你的實驗室呢。”
費米聞言,鬆了口氣。
伏打基金會是為了紀念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伏打而設立的基金會,經常資助各種科研活動。
費米平時不善交際,所以很多事情,他都請求科爾比諾代為處理。
科爾比諾已經完全代入節奏,他開始安排道:
“那你定下會議時間,並且把邀請名單發給我。”
“我以義大利科學教育界的名義,向那些物理學家傳送邀請函。”
費米聞言,心中感動。
眼前這位長者對他的幫助絕對是毫無保留的。
真實歷史上,費米的教授職位都是科爾比諾斡旋各方親自為他特製的。
半個月之後,義大利羅馬要舉辦第一屆國際核物理大會的訊息不脛而走。
當前最火的實驗物理大佬費米,邀請世界各國的核物理大佬們匯聚一堂,討論核物理尤其是超鈾元素的最新進展。
會議時間定在1929年的10月30日。
很明顯,這是費米在致敬布魯斯會議的時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